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傻女逆袭:兵哥宠爆空间妻 > 第283章 科技创新,提升竞争力

第283章 科技创新,提升竞争力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夏澜早有考虑:"不是替代,而是补充。游客可以先在VR里学习基础,再去实地体验,理解会更深刻。"

她安排张德福老人第一个试用。老人戴上眼镜,手在空中虚抓了几下,突然浑身一震:"这...这是我爷爷的茶坊!连墙角那个缺口的茶篓都一模一样!"

老人摘下眼镜时,眼眶已经湿润:"我十岁那年,就是站在这个位置,看我爷爷炒茶..."

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在场所有人。夏澜知道,科技的价值不在于炫酷,而在于连接过去与现在。

与此同时,小林团队的游客分析系统也初具雏形。他们收集了三千份游客问卷和消费数据,识别出七类主要客群:亲子家庭、养生中老年、摄影爱好者、文化研学团、年轻打卡族、深度体验者和商务会奖团。

"数据太有用了!"小林兴奋地展示分析图,"比如亲子家庭最爱李婶的茶点坊,但抱怨没有儿童专区;摄影爱好者停留时间最长,但消费反而最低..."

基于这些洞察,夏澜迅速调整了服务策略:在茶点坊增设儿童DIY区;为摄影爱好者设计最佳拍摄路线和时段;针对养生群体推出茶疗套餐...

效果立竿见影。一个月后,亲子游订单增长40%,人均消费提高25元;摄影爱好者虽然直接消费不高,但在社交媒体的分享为青山村带来大量曝光。

最复杂的要数智能调度系统。这个由县科技局支持的项目,需要在全村部署50个传感器,实时监测15个景点的人流密度、20家民宿的入住率、停车场车位等情况,并通过算法给出分流建议。

安装当天,不少村民围着技术人员问东问西。"这黑盒子真能知道哪儿人多哪儿人少?不会把我们隐私都拍去了吧?"

夏澜亲自上阵解释:"就像红绿灯调节车流一样,系统能帮我们平衡游客分布,避免有的地方挤死,有的地方闲死。"

系统上线首日就经受住了考验。周六上午十点,后台发出预警:茶艺表演台区域人流超负荷,而新建的茶文化馆却只有零星游客。夏澜立即通过村广播和游客APP推送建议,引导部分游客先去文化馆。半小时后,两个区域的人流恢复平衡。

"神了!"民宿老板老赵竖起大拇指,"以前旺季时我家门口堵得水泄不通,今天居然一直畅通!"

科技赋能的效果逐渐显现。三个月后,青山村的复游率回升至65%,年轻游客比例创下新高。更可喜的是,村民们的态度从怀疑变为主动学习。李婶报名参加了智能手机培训班;张德福老人甚至学会了用平板电脑查看茶园实时监控;连最保守的王会计也开始用电子台账了。

然而,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一个周末,夏澜注意到几位老年游客在智能导览牌前手足无措;还有年轻人在社交媒体吐槽:"满眼二维码,跟城里商场有什么区别?"

当晚的总结会上,夏澜提出了"科技与人文平衡"原则:"技术创新不能一刀切。我们要保留纯粹的自然体验区,让游客自由选择。"

于是,青山村出现了有趣的"科技分层":核心茶园保留无电子干扰的传统体验;外围区域提供智能导览和VR体验;民宿区则全面智能化,满足年轻群体需求。

这种灵活的策略赢得了各方好评。省旅游局调研后,将青山村评为"智慧乡村旅游示范点",并组织了周边十个村庄前来学习。

初秋的一个傍晚,夏澜站在观景台上,看着夕阳下的茶山。游客们三三两两散落其间——有的举着手机跟随虚拟导游探索,有的只是静静地坐着品茶,还有孩子在无科技体验区奔跑嬉戏...

王伟走过来,手里拿着最新数据:"夏书记,第三季度游客满意度回升到91%,而且...看这个!"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,"停留时间中位数增加了半天!"

夏澜微笑着点头。她想起张德福老人昨天说的话:"现在好了,想听老故事的扫二维码,想看我老汉真人的就来茶坊,各取所需!"

科技没有冲淡青山村的乡土气息,反而让传统技艺以新的形式延续;没有制造数字鸿沟,而是为不同人群搭建了理解的桥梁。

回到办公室,夏澜翻开笔记本,在新的一页写下:"科技创新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乡村的核心竞争力,永远在于那份独特的温度与真实..."

窗外,最后一缕阳光掠过茶山,智能导览牌的指示灯次第亮起,如同星辰落入凡间,照亮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