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傻女逆袭:兵哥宠爆空间妻 > 第351章 技术再赋能

第351章 技术再赋能(1 / 1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北斗卫星过顶的瞬间,新村三千亩智慧农田同时启动灌溉。夏澜站在中央控制塔,看着大屏幕上无数蓝点沿着作物根系图谱脉动——每株水稻的需水量都被精准计算,连叶片角度都随着日照轨迹自动调节。

\"夏总,试验田的叶温异常!\"技术员突然喊道。屏幕一角亮起红光,显示东区7号田的稻穗出现不明热斑。夏澜立即调取太空光谱数据,红外成像揭示出肉眼不可见的病虫害早期征兆。

\"启动3号预案。\"她按下控制键。五十架微型无人机从基站腾空,在病灶区域喷洒出纳米级药剂雾珠。与此同时,王老爷子正带着他的老花镜,在田埂上观察着叶片变化。

\"丫头,东南角那块地...\"老人对着智能手环嘟囔。系统立即将他的经验判断转化为数据指令,调整了相邻区域的灌溉参数。

这场\"天地人\"协同的精准农业,只是夏澜技术赋能的冰山一角。当游客走进新落成的\"非遗元宇宙馆\"时,更大的科技魔法正在上演——AR眼镜一戴,明代窑工便在全息投影中演示拉坯技法;手势轻划,就能将王老爷子的雕花刀法放慢十倍学习;最震撼的是\"时空穿越\"体验,游客能亲手\"参与\"宋代民窑的开窑盛况,连窑温变化都通过体感手套真实传递。

\"这不科学...\"来自硅谷的科技博主马克反复检查着自己的录制设备,\"你们的动作捕捉延迟居然只有2毫秒!\"

夏澜笑而不答。她身后的大屏突然切换,显示着军民融合项目的LoGo——这套系统源自军方飞行模拟器的尖端技术,经沈毅牵线改造为民用。此刻,正有十七个国家的游客在虚拟世界中学习中国非遗技艺,而他们的每个动作,都在优化AI教学模型。

技术赋能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。在智能餐厅,机器人厨师根据游客的健康数据调整非遗菜谱;民宿里的智能床垫能监测睡眠质量,自动调节传统熏香浓度;甚至公共厕所都配备着粪污资源化系统,将废弃物转化为农田肥料。

\"夏总!\"林小雨举着平板冲进控制中心,\"航天育种基地的菜苗...\"

屏幕切换至太空馆顶层的特殊温室。在模拟月球环境的培养舱里,周婶的野菜种子正发生奇妙变异——叶片呈现罕见的蓝绿色,生长速度加快40%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这些\"太空野菜\"的药用成分显着提升,刚通过药监局的初步认证。

\"准备扩大种植区。\"夏澜迅速调出建筑图纸,\"把东区停车场改建为立体农场。\"她突然停顿,转向技术员,\"联系沈毅,问问空间站能否做组培实验?\"

技术赋能的最高境界在夜幕降临时展现。当游客聚集在广场,夜空突然被无人机点亮。三千架无人机不仅组成绚丽图案,更编织着一张无形的数据网——每架都携带着环境传感器,实时监测着村庄的生态脉搏。表演结束时,所有无人机精准降落在各自的太阳能充电桩上,而大屏显示这场表演的碳足迹为零。

深夜的数据中心,夏澜凝视着核心数据库的跳动数字。这个曾用锄头耕作的村庄,如今每小时产生50tb的有价值数据,从土壤微生物含量到游客的审美偏好,都转化为优化决策的燃料。

手机震动,沈毅发来视频请求。背景是忙碌的航天指挥中心:\"你的组培方案批准了,但有个条件——\"他嘴角微扬,\"王老爷子得给宇航员上堂陶艺直播课。\"

夏澜望向窗外。月光下的非遗工坊还亮着灯,王老爷子正在教机器人手臂如何捏出最地道的陶坯弧度。传统与未来在此刻水乳交融,就像那些在太空舱里安静生长的蓝绿色幼苗,正孕育着超越想象的生机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