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0章 重建推进,稳步向前(2 / 2)
夏澜松了口气:\"那麻烦您明天一早来处理。别让王翠花知道,她这几天够操心的了。\"
老师傅笑着点头:\"夏经理心细,懂得照顾人情绪。\"
第二天,文化局的专家来了,带着探测设备。他们在王翠花家原址周围划出勘探区,果然发现了更多古砖和陶瓷碎片。专家兴奋地说,这里可能是清代晚期的一处重要作坊遗址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。
\"我们可以把这里建成一个小型遗址展示区。\"夏澜在当晚的村民会议上提议,\"周围规划成文化广场,既保护了历史,又能吸引更多游客。\"
村民们热烈讨论,最终全票通过了这个方案。王翠花家被安排在第一批重建名单中,临时住在村委会腾出的房间里。
\"等广场建好了,我家就在'古迹'旁边,多风光啊!\"王翠花乐呵呵地说,早忘了失去祖宅的伤心。
重建工作进入第十天,村子的轮廓已经重新清晰起来。新修的道路比原来更宽敞,地下铺设了排水管道;防洪堤的基桩深深打入地下,表面砌着从附近采石场运来的青石,既坚固又保留了乡村特色。
临时小学也搭建起来了,就在村委会旁边的空地上。三间活动板房,虽然简陋但干净明亮。夏澜路过时,听到里面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,不禁驻足聆听。
下课铃响起,孩子们涌出教室。夏澜被李梅请进去参观,发现黑板报上画满了彩色的图画——孩子们心目中的新学校。有带滑梯的教学楼,有能看星星的科学馆,还有养着小兔子的生态园...天马行空的想象中,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\"能把这个保留下来吗?\"夏澜指着黑板报,\"等新校舍建好了,可以做成一面纪念墙。\"
李梅点点头,眼眶有些发红:\"孩子们知道要重建学校,都特别开心。小强说他爸爸参加了施工队,每天回家都告诉他今天又建了哪面墙...\"
离开学校,夏澜走向正在施工的村口广场。这里是重建的重点项目,将建成一个集防洪、休闲、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。工程队正在铺设地砖,几位老人坐在不远处的石凳上监工,不时提出建议。
\"这块地砖颜色太新了,跟老村子不搭调。\"80岁的赵爷爷指着刚铺好的区域说。
夏澜走过去查看,确实如此。她立即联系材料商,换了一批做旧的仿古砖。虽然价格贵了些,但铺上去后,整个广场顿时有了岁月的沉淀感,与村子的气质浑然一体。
\"夏经理,北边那段路明天就能铺完沥青。\"工程队长走过来汇报,\"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天。\"
夏澜笑着点头:\"多亏了村民们的帮忙。\"
确实,这次重建中,村民的参与度远超预期。年轻人组成志愿队,轮班协助施工;妇女们每天准备热饭热菜送到工地;连老人们也闲不住,自发组织起来看护孩子,让年轻人能全力投入重建。
夜幕降临,工地渐渐安静下来。夏澜独自走在已经修复好的村道上,路灯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。远处,临时安置点的灯光温暖地亮着,传来电视声和说笑声。很难想象,十天前这里还是一片狼藉。
手机震动起来,是县里发来的明日工作提示。夏澜正要回复,一条新消息跳出来——王翠花发来一张照片,是她家新房的奠基仪式。照片里,王翠花一家站在基坑前,笑容灿烂,背后是那块刻有\"光绪二十三年\"的老砖,被郑重地放在玻璃罩中。
\"夏经理,这是咱村的新宝贝!\"王翠花的语音里满是自豪,\"等广场建好了,我家就是'古迹守护人'啦!\"
夏澜会心一笑,回复了一个大拇指。她抬头望向星空,明天又将是一个忙碌的日子,但每一步都在让这个村庄变得更美好、更坚强。
重建的路还很长,但此刻,夏澜心中充满了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