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9章 发展总结,展望未来(1 / 2)
夏澜站在村委会新建的多功能厅里,望着窗外金黄的稻田。秋收时节,村子里游客如织,远处传来导游讲解和孩子们的欢笑声。三年前,这里还是个连手机信号都不稳定的贫困村。
\"夏经理,设备调试好了。\"小林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。
夏澜点点头,走向中央的弧形大屏。今天是乡村旅游项目三周年总结会,也是她卸任项目经理前的最后一次全员会议。
\"开始吧。\"她轻声说。
大屏亮起,一组对比数据跃然而出:2019年游客总量2187人,2022年预计突破15万;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8000元增长到6.5万元;村集体资产从负债30万到盈余500余万...
数据不断滚动,配合着照片和视频——破旧的村口变成古色古香的游客中心;泥泞小路铺就青石板步道;废弃的粮仓改造成非遗展示馆...每一组对比都引发在场村民的惊叹和掌声。
夏澜的目光扫过会议室。前排坐着村委会的老干部们,他们脸上的皱纹里藏着这三年的风霜;中间是农家乐经营户和导游团队,不少人已经学会用流利的英语接待外宾;后排则是新加入的年轻人,他们带着笔记本和手机,随时记录要点。
\"这些数字背后,是每个人的付出。\"夏澜点击遥控器,屏幕切换到一组人物特写。
王翠花第一次接待外宾时紧张到打翻茶壶的照片;李婶熬夜学习摆盘艺术的侧影;\"竹编陈\"老人教外国游客编织的专注神情...每张照片都唤起一段记忆,会议室里响起会心的笑声和零星的抽泣。
\"三年前,我们连什么是服务标准都不懂。\"夏澜的声音轻柔却清晰,\"现在,我们的农家乐被评为省级示范点,非遗工坊登上国际杂志,连村里的孩子们都能用英语问好。\"
她展示了几条最新游客留言。一条法文评论被特意放大:【这里完美保留了中国的乡村灵魂,感谢你们的坚守。】
\"但...\"夏澜话锋一转,屏幕变成红色警示页面,\"上周的国际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,有32%的受访者认为我们'正在失去特色,变得太商业化'。\"
会议室瞬间安静。李婶不安地搓着手:\"他们嫌我们服务太好了?\"
\"不,是嫌我们变得像城市酒店,不像乡村了。\"夏澜调出一组照片:某家农家乐用一次性餐具代替了传统陶碗;导游背诵标准化讲解词而不再讲村里的真实故事;纪念品商店堆满流水线产品而少见手工制品...
\"我们走得太快,差点丢了魂。\"夏澜的话让所有人陷入沉思。
晚上,夏澜在宿舍整理文件,准备交接工作。敲门声响起,是王翠花和几个村民代表。他们捧着一个用蓝布包裹的物件。
\"夏经理,大伙儿的一点心意。\"王翠花揭开蓝布,是一幅精致的竹编肖像——夏澜站在稻田边的侧影,连她习惯性捋头发的动作都惟妙惟肖。
\"这是...陈爷爷的手艺?\"夏澜手指轻触竹丝,触感细腻得不可思议。
\"老爷子熬了半个月,我们轮流给他打下手。\"王翠花眼睛红红的,\"大伙儿都说,没有您,村子现在还是那个穷山沟。\"
夏澜眼眶发热。这三年来,她第一次允许自己流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