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2章 团队激励,激发潜能(2 / 2)
王婶的眼睛湿润了:"我从来没想过,种了一辈子地,老了还能当个'主管'。"
激励政策实施的第一个月,变化就开始显现。小张主动请缨负责投诉处理流程优化,连续加班一周设计出一套预警系统;李晓阳提交了一份详细的社交媒体营销方案,建议开设村子官方账号;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村口停车场管理员老李,也提出了车位动态分配的建议,大大提高了高峰期停车效率。
夏澜兑现承诺,在月度表彰大会上为这些创新者颁奖。当小张接过"最佳改进奖"证书时,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。年轻人腼腆地笑着,但眼神已经恢复了夏澜初见时的光彩。
"金点子奖"的第一位得主是李晓阳。他的新媒体营销方案实施后,村子官方抖音账号一个月内涨粉五万,带来了明显的客流增长。夏澜亲自将他的照片和简介挂在了游客中心的荣誉墙上。
"夏书记,我有个新想法,"领奖后的李晓阳兴奋地说,"我们可以开发一款村子主题的小游戏,玩家完成任务解锁真实景点的优惠券!"
夏澜惊喜地发现,激励政策不仅激发了创新,还让团队成员开始主动思考长远发展。她立即批准成立一个由李晓阳牵头的小组,专门负责这个项目。
晋升通道的打通则让王婶这样的普通村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。经过申请和考核,王婶凭借出色的民宿管理经验和游客好评率,成功晋升为住宿服务主管,负责协调全村民宿的标准化服务。
"我这辈子第一次有了名片,"王婶红着脸向大家展示印有她名字和职位的小卡片,"我儿子说要在朋友圈炫耀一下,说他妈是'高管'了。"
笑声中,夏澜注意到其他村民眼中的羡慕和跃跃欲试。她知道,种子已经播下,很快就会生根发芽。
除了物质激励和职业发展,夏澜还特别重视团队能力的提升。她联系县里的职业培训学校,开设了一系列针对乡村旅游的课程——从服务礼仪到卫生标准,从财务管理到营销技巧。课程安排在旅游淡季的上午,不影响正常经营。
最初,有些村民对学习新知识有畏难情绪。"我都这把年纪了,还学什么习啊。"老赵摆着手说。
夏澜没有强求,而是让王婶和李晓阳这些先行者分享学习带来的变化。看到同龄人的进步,老赵终于坐进了培训教室,后来甚至成了最认真的学生之一。
"夏书记,您说得对,"一堂客户服务课后,老赵感慨道,"原来'欢迎光临'四个字,说的时候眼神和语气这么重要。"
三个月后,夏澜在季度总结会上看到了令人欣慰的数据:投诉率下降40%,游客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,团队提出的创新建议累计达37条,其中11条已经实施并取得成效。
但最让她高兴的不是数字,而是团队精神面貌的变化。晨会上有了热烈的讨论,工作中多了主动协作,甚至下班后也常有团队成员聚在一起brast新的点子。
一个雨后的傍晚,夏澜站在重新装修的团队办公室里,看着墙上贴满的创意便签和进度图表,耳边是大家热烈的讨论声。阳光透过云层,将整个房间染成金色。
"夏书记,您看这个设计怎么样?"小张兴奋地跑过来,展示手机上的界面原型——那是村子主题游戏的初步设计,"我们打算加入实景AR功能,让游客在手机上就能看到不同季节的历史场景!"
夏澜仔细查看着设计稿,内心涌起一阵暖流。她想起刚来时这个暮气沉沉的村子,想起那些对未来不抱希望的村民,想起团队成员曾经疲惫的眼神。而现在,眼前的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创造的热情和自信的光芒。
"太棒了,"她真诚地说,"需要什么资源尽管提。"
晚上回到家,夏澜在日记本上写道:"激励的本质不是控制,而是释放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,领导者的任务是找到点燃它的方法..."
她停下笔,望向窗外。夜色中的青山村灯火通明,比一年前亮了许多,也温暖了许多。明天,她将和团队讨论如何将激励机制扩展到全体村民,让更多人的潜能被看见、被激发。
夏澜知道,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——不是外部的资金或政策,而是内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渴望被认可、渴望成长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