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章 市场调研,精准营销(2 / 2)
李晓阳眼睛一亮,"夏书记这个想法好!现在年轻人旅游就爱拍照发朋友圈。如果能打造几个'网红点',再邀请一些旅游博主来体验,传播效果会非常好。"
"旅游博主..."夏澜若有所思,"你有认识的吗?"
"我有个同学在M机构工作,专门做旅游类KOL的。"李晓阳掏出手机,"我可以联系看看。"
与此同时,夏澜也没忘记其他客群。她找到村里手艺最好的几位老人,商量开发亲子手工体验项目。
"张奶奶,您做的草编小动物那么精致,能不能教小朋友做简单的版本?"夏澜比划着,"比如小鸟、小鱼之类的。"
张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"小夏啊,我这手艺还是我娘教的,能传给城里娃娃,那敢情好!"
针对老年游客,夏澜则设计了文化讲解服务和轻徒步路线。她特意培训了几位口才好的村民担任讲解员,不仅讲述村史,还穿插民间故事和歌谣。
"王伯,您讲那个'狐仙报恩'的故事时,语气再生动些,"夏澜在试听时建议,"可以在关键处停顿一下,制造悬念。"
营销渠道的选择上,夏澜也做了精准区分。年轻人聚集的短视频平台和小红书,她投放了精心制作的网红打卡点宣传视频;针对家庭客群,则在亲子论坛和教育类公众号上推广手工体验项目;而面向银发族的宣传则通过退休生活杂志和健康养生网站进行。
一个月后,效果开始显现。李晓阳联系的旅游博主"背包客小林"来到村里,拍摄了一系列体验视频。视频里,小林在网红打卡点摆pose,学习草编手艺,品尝农家菜,最后泡在温泉里对着镜头说:"这个隐藏在深山的小村子,简直是个宝藏!"
视频发布仅三天,播放量就突破百万。村委的电话开始响个不停,大多是咨询旅游线路的年轻人。
"夏书记,我家民宿接下来两周全订满了!"王婶兴奋地跑来报告,"都是看了视频来的年轻人,点名要去网红槐树那里拍照。"
夏澜笑着点头,但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。她组织村民开会,强调服务质量必须跟上。"热度来了是好事,但如果体验不好,差评传播得同样快。"
她特别加强了游客高峰期的管理,增加了指示牌和志愿者,避免网红打卡点出现拥挤混乱。同时,根据游客反馈不断优化体验细节——在拍照点增设反光板,为亲子活动区准备防蚊用品,给老年游客提供便携坐垫。
精准营销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数量的增加,更是结构的优化。夏澜看着最新的统计数据:平均停留时间从1.2天增加到1.8天,人均消费提升了25%,而且三大客群比例趋于平衡。
"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,"夏澜在村委会总结会上说,"不依赖单一客群,降低市场风险。"
更让她惊喜的是,随着各类游客的增多,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也多元化了。除了传统的食宿收入,现在还有手工教学费、导游讲解费、摄影服务费等新增收入。
老赵的农家乐推出了针对不同客群的特色套餐:年轻人喜欢的"网红打卡套餐",家庭选择的"亲子欢乐餐",以及老年人偏好的"养生特色餐"。他的儿子小赵还开发了微信点餐系统,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。
"夏书记,您看这个月我家收入比去年同期涨了四成!"老赵笑得合不拢嘴,"多亏了您那精准营销的主意。"
夏澜摇摇头,"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。"她望向村口,那里新立起了一块智能显示屏,实时显示各景点人流情况和活动时间,方便游客规划行程。
傍晚时分,夏澜独自登上村后的观景台,俯瞰整个村子。夕阳下,错落有致的民居升起袅袅炊烟,游客中心的灯光已经亮起,网红打卡点还有几个年轻人在拍照,亲子活动区传来孩子们的笑声。
她想起刚来村里时,这里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,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,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守着日渐衰落的村庄。如今,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,村子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手机震动起来,是县旅游局的通知:青山村被评为"乡村旅游创新示范点",下周将有一个考察团来学习经验。
夏澜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,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思考:"市场调研不是一次性的工作,游客需求在不断变化,我们的营销策略也必须动态调整..."
她合上笔记本,远处的山峦在暮色中渐渐模糊,而村子里的灯光却越来越明亮,如同夏澜心中越发清晰的未来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