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傻女逆袭:兵哥宠爆空间妻 > 第279章 总结经验,不断进步

第279章 总结经验,不断进步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演练中暴露出不少问题——部分老人不熟悉逃生路线,避难所物资摆放混乱,救援队之间通讯不畅...夏澜带着团队全程记录,不时叫停修正。

中午总结会上,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演练感受。李婶拍着胸口:"哎呀,我这心现在还怦怦跳!虽然知道是假的,但那警报一响,腿都软了!"

"就是要这个效果。"夏澜微笑着说,"只有模拟真实场景,才能在真正危机来临时不慌不乱。"

张德福老人难得地点头赞同:"我活了这么大岁数,经历过三次大洪水,每次都是乱成一团。早该这么练练了!"

下午,王伟演示了他开发的"青山预警"APP原型。界面简洁明了,红色按钮是"一键求救",绿色是"安全报备",还能实时查看逃生路线和避难所位置。

"这个好!字够大,我老花眼都看得清!"李婶惊喜地说。

"我家小子可以教我用。"张德福也凑过来看。

夏澜满意地点头:"先试用一个月,收集反馈再改进。小林,你负责教老人们使用。"

傍晚时分,县文化馆派来的工作组到了。他们带来了专业设备,开始挨家挨户采访村民的抗洪故事。张德福老人对着摄像机讲述他如何在黑夜中守护茶园;李婶展示了她用手机记录的救灾照片;孩子们则画下了他们眼中的洪水场景...

两周后,这些素材被制作成《青山记忆——抗洪纪实》短片,在新建的"抗灾记忆角"循环播放。墙上挂着灾情照片和手绘地图,展柜里陈列着破损的茶具、救援工具和那面被泥水浸泡过的村旗。

"这不仅是为了纪念,更是为了教育。"夏澜在开幕式上说,"我们要让下一代知道,青山村是如何在灾难中挺立不倒的。"

一个月过去,防灾体系建设初见成效。预警APP升级到2.0版本,新增了多语言功能方便外国游客;应急演练从每月一次调整为每季度不同主题;村里的排水系统也完成了升级改造。

但夏澜并不满足于此。她邀请省应急管理专家来村指导,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,甚至安排了一场跨县联合演练,模拟大规模游客滞留的处置方案。

"夏书记,您这也太较真了吧?"一次演练后,小李擦着汗问,"咱们就是个村子,搞得跟大城市似的。"

夏澜正色道:"正因为我们是村子,资源有限,才更要未雨绸缪。况且现在青山村名气大了,游客多了,责任也更重了。"

她的远见很快得到了验证。在一次例行防汛检查中,新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后山一处隐蔽的裂缝。地质专家勘察后确认是小型滑坡前兆,村里立即组织危险区居民临时转移。三天后,果然发生了小规模塌方,由于预警及时,无人伤亡。

这件事上了省电视台新闻,青山村的防灾体系成为全省典范。更意外的是,有旅游公司专门推出"安全体验游",带游客参观青山村的应急设施,学习基本防灾技能。

"这也行?"李婶听说后瞪大了眼睛,"咱村的避难所都成景点了?"

夏澜笑道:"这说明大家对安全越来越重视。我们下周组织'家庭防灾工作坊',教游客制作应急包,你来当主讲?"

"我?"李婶连连摆手,"我哪会讲课啊!"

"你就讲讲洪水那晚你是怎么用一锅馒头救了二十个人的故事。"夏澜眨眨眼,"那可是最生动的安全教育。"

工作坊大获成功。李婶的"应急馒头"故事让游客们又哭又笑,孩子们则对制作应急包兴趣盎然。活动结束后,很多游客在留言簿上写道:"在青山村,我们不仅看到了美景,更学到了保命的知识。"

转眼到了洪水周年纪念日。夏澜组织了一场特别的"感恩之夜",邀请所有帮助过青山村的单位和个人参加。会场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轴,展示着从灾前到重建的全过程照片。

当省农科院李教授上台分享"水浸茶"的研究成果时,全场响起热烈掌声。这种因祸得福的茶叶,如今已成为青山村的招牌产品,年产值超过百万。

"危机带给我们痛苦,也带来成长。"夏澜在致辞中说,"青山村不会忘记教训,更不会忘记每一份帮助。我们将把这份感恩化作前进的动力,建设更安全、更美好的家园!"

掌声中,张德福老人悄悄抹了抹眼角。他想起那晚守护茶园时,曾绝望地以为青山茶会就此绝迹。没想到一年后的今天,不仅茶树焕发新生,整个村子也脱胎换骨。

活动结束后,夏澜独自走在新建的防洪堤上。月光如水,茶香隐隐。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,在最新一页写下:

"乡村振兴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,而是与风雨同行的征程。每一次危机的洗礼,都让我们更坚韧、更智慧、更团结。这,或许就是青山村最宝贵的财富..."

远处,新安装的预警灯静静闪烁着绿光,如同守护村庄的明眸,温柔而坚定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