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傻女逆袭:兵哥宠爆空间妻 > 第280章 政策利好,抓住机遇

第280章 政策利好,抓住机遇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深夜十一点,青山村村委会的灯光依然亮着。夏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,将电脑屏幕上的新闻页面又读了一遍——《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。这是今晚新闻联播刚刚报道的消息,她第一时间找到了全文。

文件中的每个字都像是一颗火种,在她心中燃起希望。特别是第三条:"重点支持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",第五条:"鼓励开发创新型乡村旅游产品",以及最让她心跳加速的第九条:"对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村传统技艺,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专项保护资金"。

"张德福老人的古法制茶...水浸茶的特殊工艺..."夏澜喃喃自语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。她迅速翻出笔记本,开始罗列青山村可能申请的政策项目,笔尖在纸面上飞舞。

窗外,初夏的虫鸣声此起彼伏。当时钟指向凌晨三点,夏澜终于完成了初步规划。她伸了个懒腰,看向窗外泛白的天色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。新的一天,新的机遇即将到来。

清晨七点,村委会的紧急会议通知已经发到了每位村干部的手机上。八点整,当睡眼惺忪的小李推开会议室门时,夏澜已经精神抖擞地站在投影仪前,眼睛下方虽然挂着淡淡的黑眼圈,但目光炯炯有神。

"各位,国家昨晚发布了重磅政策!"夏澜的声音因兴奋而略微颤抖,"我们的机会来了!"

她简要介绍了政策要点,然后展示了连夜制定的《青山村政策对接行动计划》,列出了五大可申报项目:

古法制茶技艺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

申请"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"称号及资金

争取"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"专项资金

参与"一村一品"特色农产品培育计划

申报"智慧旅游示范村"建设试点

会议室里的困意一扫而空。王伟瞪大眼睛:"这么多项目,我们来得及准备吗?"

"必须来得及!"夏澜斩钉截铁,"政策窗口期不会太长,我们必须争分夺秒!"

她迅速分配任务:小李负责整理村史资料,证明古法制茶的历史传承;王伟和小林制作申报视频;她自己则负责联系省文旅厅和农业农村局,争取指导支持。

会议结束后,夏澜立即拨通了县文旅局王局长的电话。电话那头的王局长显然还没看到最新政策:"夏书记,你这消息也太灵通了!我这就向市里汇报,争取明天带专家去你们村实地考察!"

挂断电话,夏澜马不停蹄地赶往张德福老人家。推开院门,老人正在晨光中翻晒前一天采摘的茶叶,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。

"张叔,有个天大的好消息!"夏澜小跑过去,"国家要保护咱们的古法制茶手艺了,还能给钱!"

张德福停下手中的活计,满脸疑惑:"啥?我这土法子还能值一百万?"

"不止值钱,还能让更多人知道青山茶的文化价值!"夏澜兴奋地解释,"但需要您配合录制整个制茶过程,还要整理您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口诀和要领。"

老人搓了搓粗糙的手掌,眼中闪过一丝光彩:"我爹临终前说过,咱这手艺是从光绪年间传下来的,有十二道秘诀...真要能传下去,好啊!"

当天下午,县文旅局的先遣小组就到了村里。夏澜带着他们走访茶园、参观茶坊、品尝"水浸茶",详细讲解青山村茶叶的历史渊源和工艺特色。

"夏书记,你们条件确实不错。"带队科长频频点头,"但省级非遗竞争激烈,光有历史不够,还得有特色和创新。"

夏澜早有准备:"我们的'水浸茶'就是最好的创新!传统工艺遇上自然灾害,意外创造出独特风味,这不正是'活态传承'的最好例证吗?"

她拿出手机,播放了小林刚剪辑好的短片——张德福老人讲述祖传制茶技艺,洪水后意外发现茶叶变异,科研团队介入研究,最终形成"古法+科技"的新模式。

科长看完视频,眼睛一亮:"这个角度好!我马上向局里汇报,争取邀请省非遗中心专家来看看。"

送走考察组,夏澜立即转向第二个目标——"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"申报。这个称号不仅能带来50万元扶持资金,更重要的是品牌效应。

"王伟,申报视频不能走老套路。"夏澜在临时组建的"创客小组"会议上说,"我们要让评审专家身临其境地感受青山村的魅力。"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