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危机再现,沉着应对(1 / 2)
清晨的阳光还未驱散青山村薄雾,夏澜就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。电话那头,村会计小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慌乱:"夏书记,出大事了!你快看微信群!"
夏澜点开"青山村旅游交流群",一连串消息弹出来:
"你们村的茶叶农药超标还敢卖?"
"黑心商家!再也不去了!"
"举报!这种害人的旅游点就该查封!"
配图是一张模糊的检测报告,显示"青山绿茶"农药残留超标三倍。夏澜的手指微微发抖,她迅速翻到朋友圈,发现同样的内容正在疯传,源头是一个叫"真实测评"的自媒体账号发布的视频。
"这是造谣!"夏澜咬紧牙关,"我们的茶叶全部是有机种植,怎么可能农药超标?"
她顾不上吃早饭,抓起外套就往村委会跑。路上,几个村民拦住了她,脸上写满焦虑:
"夏书记,我家民宿今天退了八个订单!"
"茶叶合作社刚接的批发单被取消了!"
"网上都在骂我们,这可咋办啊?"
村委会门口已经聚集了二十多人,议论声此起彼伏。夏澜深吸一口气,站上台阶:"乡亲们,冷静!这明显是恶意造谣,我们会查清楚!"
会议室里,核心团队成员面色凝重。小刘调出"真实测评"的所有视频:"这个账号刚注册两周,第一条视频就是攻击我们的。我查了IP,注册地在县城。"
"肯定是隔壁云山村干的!"王伟拍桌而起,"他们眼红我们旅游做得好,上周还挖走了我们两个茶艺师!"
夏澜摇头:"没有证据不能乱说。当务之急是澄清事实,挽回声誉。"
她迅速做出部署:第一,联系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,立即对茶叶进行权威检测;第二,邀请县融媒体全程记录检测过程;第三,在各大平台发布声明,承诺公开透明处理。
"还有,"夏澜补充道,"小李,你统计一下损失情况;小林,负责安抚已预订游客;王伟,准备法律材料,必要时起诉造谣者。"
会议刚结束,张德福老人急匆匆赶来:"夏书记,我刚看了今年茶叶的农事记录,绝对没有违规用药!我可以拿性命担保!"
夏澜握住老人颤抖的手:"张叔,我们相信您。但外界需要科学证据。"
当天下午,省检测中心的技术人员来到村里,随机抽取了十个批次的茶叶样本。县电视台全程跟拍,夏澜亲自出镜,向公众承诺:"青山村茶叶如有问题,我们承担一切责任;如系造谣,必将追究到底。"
等待检测结果的三天里,青山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清。民宿空置,茶园无人,连平日热闹的茶艺表演台也门可罗雀。村民们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第三天傍晚,检测报告终于出炉——各项指标全部合格,农药残留为零。夏澜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,公布结果。县电视台制作了专题报道,各大媒体纷纷转载。
就在形势即将好转时,一场更大的灾难降临了。深夜,暴雨突至,短短两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。凌晨三点,村后小河水位暴涨,汹涌的洪水冲垮堤岸,灌入低洼处的茶园和民宿区。
夏澜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:"夏书记!发大水了!快转移!"
她抓起雨衣冲出门,眼前的景象令她窒息——浑浊的洪水已经漫到膝盖,远处茶园的轮廓在雨幕中模糊不清,隐约能听到村民的呼救声。
"启动应急预案!"夏澜对着对讲机大喊,"优先转移老人和孩子!"
接下来的十二小时如同噩梦。夏澜带领村干部和青壮年村民,挨家挨户搜救被困人员;王伟操作无人机侦察水情,指引救援方向;李婶组织妇女们在临时安置点烧水做饭;连年近七旬的张德福都冒雨帮助搬运沙袋...
天亮时分,雨势渐小,但损失已经无法估量——三十亩茶园被淹,五栋民宿进水,茶艺表演台坍塌,新建的游客中心墙体开裂...更糟的是,洪水带来的淤泥和垃圾让整个村子一片狼藉。
安置点里,村民们或坐或卧,神情呆滞。李婶机械地搅动着大锅里的粥,眼泪无声滑落;张德福蹲在角落,手里攥着一把被泡烂的茶叶,肩膀微微颤抖;小林抱着膝盖,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的退订通知...
夏澜知道,此刻自己不能露出一丝软弱。她站上临时搭建的讲台,声音坚定:"乡亲们,我们挺过了最危险的一夜。现在,重建家园的时候到了!"
她宣布了紧急方案:第一,确保每位村民有住处、有饭吃;第二,评估损失,申请救灾资金;第三,清理淤泥,尽快恢复基本生活;第四,制定茶园和旅游设施重建计划。
"至于那些谣言和退订..."夏澜目光如炬,"洪水冲得走房屋,冲不走我们的骨气!青山村的名誉,我们自己挣回来!"
村民们抬起头,眼中的绝望渐渐被决心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