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1章 团队建设,凝聚力量(2 / 2)
经过一番劝说,李婶勉强同意试试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组合后来成了村里的明星搭档。李婶的传统竹编加上小刘的创意设计,变成了时尚的"复古风"收纳篮,在电商平台上一炮而红,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。
"夏书记,你看!"一天下午,小刘兴奋地举着手机跑来,"有家日本公司要订一千个定制竹篮!"
夏澜仔细查看邮件,确认不是骗局后,立即组织扩大生产。她将村里会编织的妇女集中起来,成立"青山竹艺合作社",由李婶负责技术指导,小刘负责销售和设计。
"咱们这是把老手艺变成金饭碗了!"李婶数着第一个月的分成,笑得合不拢嘴。
然而,团队建设并非一帆风顺。随着项目增多,问题也开始浮现。最大的挑战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工作方式冲突。
"他们整天抱着电脑,哪像干活的样子!"一次村民会议上,老张抱怨道。
小林团队也不满:"老人们太保守,一点改动就反对,项目进度都拖慢了。"
夏澜意识到,单纯的调解已经不够,需要更系统的团队建设。她决定组织一次"村庄愿景工作坊"。
周末,她把所有项目参与者带到村小学教室。墙上贴满了村庄的照片和规划图,桌上摆着彩笔和纸张。
"今天,请大家暂时放下手头工作,一起画画。"夏澜的话引来一片疑惑的目光,"不是普通的画,而是画出你心目中五年后的青山村。"
起初大家将信将疑,但随着彩笔在纸上涂抹,气氛逐渐活跃。令人惊讶的是,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,画中的元素惊人地相似——青山绿水、古朴的民居、热闹的街道、笑脸盈盈的村民...
"看,我们想要的未来其实是一样的。"夏澜展示着大家的作品,"只是实现的方式可能有不同看法。"
她趁热打铁,组织大家分组讨论,列出实现这个愿景需要做的事情,再归类整理。当所有纸条贴在墙上时,村民们惊讶地发现,原来他们已经在做大部分事情了,只是缺乏协调。
"我明白了!"小林突然站起来,"我们设计师总想着快出效果,但老人们更在乎保护传统。其实可以结合——外观保持传统,内部现代化!"
老张也豁然开朗:"就是说,房子外面还是青砖灰瓦,里面可以用现代材料?"
"没错!"小林兴奋地说,"这样既保护了风貌,又提高了舒适度!"
会议结束时,夏澜提出了"每月之星"评选计划,奖励对村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团队成员。更妙的是,由各组轮流提名和评选,促进相互了解。
第一个月,获奖的是李婶和小刘。当两位"明星"站在台上,捧着村民们亲手制作的奖状时,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。李婶激动得直抹眼泪:"活了大半辈子,第一次拿奖状!"
团队凝聚力逐渐增强的效果,在一个暴雨夜得到了最好验证。那天晚上,气象局突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,刚刚建好的文化广场面临积水威胁。夏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发现广场低洼处已经开始积水。
她二话不说,抄起铁锹就开始挖排水沟。雨水很快打湿了她的衣服,泥水溅了满脸。正当她奋力挖掘时,身后突然传来喊声。
"夏书记,我们来帮你!"
回头一看,老张带着十几个村民冲了过来,有的拿工具,有的扛沙袋。更让她感动的是,小林和他的团队也冒雨赶来,还带来了抽水设备。
"你们怎么都来了?"夏澜抹了把脸上的雨水。
老张一边堆沙袋一边说:"看你办公室灯亮着,就知道你在这儿。这么大的事,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扛?"
小林调试着抽水机:"微信群都炸了,大家都说要来保护咱们的新广场!"
雨越下越大,但赶来的人却越来越多。王大山开着拖拉机运来了沙石;李婶带着妇女们煮了姜汤;连八十多岁的陈爷爷都拄着拐杖来送雨具...
众人拾柴火焰高。不到两小时,排水沟挖好了,低洼处垒起了防水墙,贵重器材也转移到了安全地方。当暴雨达到顶峰时,文化广场已经做好了全面防护。
浑身湿透的夏澜看着忙碌的村民们,眼眶发热。这一刻,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——这不是简单的劳动力叠加,而是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。
第二天天晴,阳光照耀下,文化广场安然无恙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这场意外成了团队建设的最佳催化剂。曾经有隔阂的村民们在共同奋战后,关系明显融洽了许多。
"夏书记,昨晚那场面,让我想起了年轻时修水库的日子。"老张感慨地说,"那时候全村人也是这样齐心协力。"
夏澜微笑着点头:"这就是我们青山村的精神。现在有了这种凝聚力,什么困难克服不了?"
接下来的日子里,团队协作的效率显着提高。老手工艺人与年轻设计师的合作越来越默契;民宿经营者与农产品销售者形成了稳定供应链;甚至孩子们都组成了"小小导游团",为游客讲解村庄历史。
一个月后的村民代表大会上,夏澜宣布了一个好消息:青山村被评为县级"乡村振兴示范村",将获得额外资金支持。
"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"她真诚地说,"记得三个月前,我们还在为各种分歧争吵。现在看看,我们证明了青山村人团结起来的力量有多大!"
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。夏澜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笑脸——老张和王大山坐在一起,李婶和小刘互相竖大拇指,小林团队与村里的年轻人勾肩搭背...
她知道,真正的团队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,而是日积月累的相互理解、尊重和信任。有了这样的团队,青山村的未来,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会议结束后,夏澜站在村委会门口,望着远处郁郁葱葱的青山。微风拂过,带来泥土和草木的清香。她深吸一口气,翻开笔记本,在新的一页写下:
"团队如树,扎根于共同的历史与记忆,生长于彼此的信任与支持,最终结出甜美的果实..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