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5章 品牌塑造,提升形象(1 / 2)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薄雾,洒在云溪村新立的青石村碑上。夏澜站在碑前,手指轻轻抚过上面镌刻的\"仙缘云溪\"四个大字,以及右下角那个精致的竹编图案LoGo——七位仙女手牵手围成圆圈,中间是抽象的山水纹样。这是杨大爷花了三天时间亲手编织的原型,再由设计师优化后的村品牌标识。
\"夏书记,这碑立在这儿,咱们村可算是有'脸面'了!\"老支书赵德柱不知何时来到身后,手里提着早烟袋,眯眼打量着石碑,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。
夏澜退后两步,审视着整体效果:\"赵叔,这可不只是脸面,是咱们村的'金字招牌'。以后游客一看到这个标志,就能想起云溪村的好。\"
石碑旁,几个工人正在安装最后一块导览牌,上面同样印着那个竹编LoGo和\"仙缘云溪,慢享时光\"的宣传语。这是夏澜花了半个月时间,带着团队反复推敲确定的品牌核心。
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称号下来后,云溪村的游客量持续攀升。但夏澜敏锐地发现一个问题——虽然游客满意度很高,但网络上的评价却五花八门,有人称这里是\"竹编之乡\",有人说是\"仙女传说发源地\",还有人记得\"古道徒步胜地\"...品牌形象模糊不清。
\"必须统一形象,强化记忆点。\"夏澜在村委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,\"就像一提西湖就想到断桥,一提凤凰就想到吊脚楼,我们云溪村也要有自己的标志性符号。\"
为此,她专门请来了省里知名的品牌策划团队。三天闭门研讨后,他们从七仙女传说中提炼出\"仙缘\"这一核心概念,结合云溪村云雾缭绕的地理特点,确定了\"仙缘云溪,慢享时光\"的品牌定位。
\"这八个字,既突出了我们的文化特色,又契合现代人对慢生活的向往。\"夏澜向村干部们解释,\"所有宣传物料、产品包装、景点标识,都要统一使用这个口号和LoGo。\"
起初,村民们对这套\"花哨玩意儿\"将信将疑。老支书私下嘀咕:\"种地吃饭的庄稼人,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干啥?\"直到夏澜带着第一批印有LoGo的竹编产品参加县里展销会,价格比原来高出三成还被抢购一空,大家才意识到\"品牌\"的力量。
\"夏书记!\"杨大嫂风风火火地跑来,手里挥舞着一部手机,\"你快看,咱们村上电视了!\"
手机屏幕上正在播放省电视台《美丽乡村》栏目,镜头里,云雾缭绕的云溪村若隐若现,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。主持人站在七仙女井旁,背后是清晰的竹编LoGo:\"这里是被誉为'人间仙境'的云溪村,一个将神话传说与现代休闲完美融合的世外桃源...\"
夏澜眼前一亮:\"这是上周省台来采访的片子?这么快就播出了?\"
\"可不嘛!\"杨大嫂兴奋得满脸通红,\"我娘家表妹从县城打来电话,说半条街的人都在看!她开小超市的,问能不能代卖咱们的竹编产品!\"
夏澜笑着点头:\"当然可以,但要统一用新包装,价格也要按标准来。\"她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,已经让李强制定了《云溪村品牌产品授权管理办法》,规范合作商户的行为。
品牌效应比预想的来得更快。电视台报道播出后,云溪村的搜索量暴涨,民宿预订电话被打爆,连带着周边几个村的旅游也跟着沾光。更让夏澜惊喜的是,许多游客开始主动拍摄带有竹编LoGo的景点发到社交平台,#仙缘云溪#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短短三天就突破百万。
\"夏书记,咱们得趁热打铁!\"返乡创业的李强拿着平板电脑,展示他设计的社交媒体推广方案,\"我联系了几个旅游博主,邀请他们来体验'仙女的一天'主题活动,全程穿古装、学竹编、品仙井水...\"
夏澜眼前一亮:\"这个创意好!不过要注意分寸,别太商业化失了本真。\"她想了想,又补充道,\"可以请杨大爷现场教他们编简易仙女发簪,作为纪念品带走,既宣传了非遗技艺,又强化了品牌记忆。\"
正说着,她的手机突然响起。是县旅游局张局长的电话:\"夏澜啊,省里要评选'十大乡村旅游品牌',我把你们村报上去了!下周评审团来考察,你准备准备!\"
挂掉电话,夏澜既兴奋又紧张。省级品牌评选竞争激烈,云溪村虽然发展快,但毕竟起步晚,硬件条件比起那些老牌景区还有差距。
她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,制定迎检方案。李强负责网络舆情和宣传物料,杨大嫂组织村民排练\"七仙女\"情景剧,老支书负责环境整治,夏澜自己则主抓品牌展示系统的完善。
三天后,当夏澜站在村口迎接评审团时,云溪村已经焕然一新。从村口的石碑到路边的垃圾桶,从工作人员的制服到产品包装,处处可见统一的竹编LoGo和\"仙缘云溪\"字样。甚至连村民家的门牌都换成了特制的竹编款式,上面烙着品牌标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