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一起布施,妹妹被打脸(1 / 2)
如前世一般,连日的暴雨让江南水患肆虐,无数流民涌入京城。
晨雾还未散尽,云珈蓝的粥棚前已经排起长龙。二十口大铁锅架在临时垒起的土灶上,锅里翻滚着黄澄澄的杂粮粥——那是用七成糙米掺了三成白米,又加了盐巴和晒干的野菜末熬煮的。
"排好队!每人一碗粥,两个杂面饼!
"惊蛰带着王府婢女们维持秩序。难民们捧着豁口的陶碗,眼巴巴望着锅里升腾的热气。
云珈蓝挽着袖子,亲自站在最前头的粥锅旁。她舀起一勺浓稠的粥,仔细撇去浮沫,倒进面前老妇人的碗里:
"小心烫,不够可以再添一勺。
"
老妇人捧着碗的手直抖:
"王妃娘娘,这...这真是给我们的?
"她不敢相信地嗅了嗅,
"还放了盐?
"
"自然。
"云珈蓝笑着指向旁边竹筐里金灿灿的饼子,
"这是玉米面掺了豆面做的,耐放,您带两个路上吃。
"
排在后面的年轻汉子突然跪下磕头:
"王妃娘娘活命之恩!这杂面饼比城里粮铺卖的还实在!
"
原来云珈蓝命人将部分粗粮做成便于携带的干粮,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卖给过路商贩。这些掺了麸皮的饼子虽然粗糙,但个头足有巴掌大,一个就能顶半天饱。
“王妃娘娘的粥棚在这儿!
"一个背着孩子的妇人高声呼喊,引得更多难民朝这边涌来。人群中有眼尖的老者突然惊呼:
"这...这不是上月在江南治水的北安王的夫人吗?
"
"真是北安王府的大娘子!
"几个江南来的灾民激动地跪倒在地,
"那日咱们村濒临决堤,是北安王带着亲兵跳进洪水里打桩子啊!
"
粥棚前顿时炸开了锅。一个缺了门牙的老汉拍着大腿:
"老头子我认得!王爷走前,曾叫谢大人给咱布施!
"
他指着粥锅里沉甸甸的米粒,
"瞧瞧这实在劲儿,跟王爷那日赈灾一个做派!
"
正在舀粥的云珈蓝耳尖微红。她没想到这些江南百姓竟记得如此清楚。
"王妃娘娘,
"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突然作揖,
"学生冒昧,您这粥里是否加了茯苓粉?家母久咳,喝了竟平顺许多。
"
云珈蓝微微颔首:
"先生好眼力。王爷说江南湿气重,特意让府医配了祛湿的药材。
"
她说着指向棚角几个陶罐,
"那边还有预防疫病的汤药,各位可自取。
"
这话引得众人又是一阵感慨。几个孩童捧着杂面饼,突然齐声唱起不知从哪学来的童谣:
"裴家郎,云家娘,熬的粥饭香又香......
"
不远处茶楼上。
裴嬴川摩挲着茶盏听幕僚汇报。听到童谣时,他的眉梢微微一动。
"王爷,
"陈述忍着笑,
"百姓们都说,王妃这精打细算的劲儿,跟您三年前用军粮赈灾的法子如出一辙。
"
裴嬴川望向粥棚前那个忙碌的身影,眼底闪过一丝笑意。
日头西斜时,粥棚前来了群特殊的客人——十几个穿着短打的脚夫,扛着新编的茅草帘子。
"娘娘别嫌弃,
"领头的汉子搓着手,
"咱们没啥好东西,编了这些帘子给粥棚挡风。
"他指着帘角精心编织的如意结,
"这个式样,是咱们江南谢恩的礼数。
"
更让人动容的是,几个老婆婆用省下的粥米,混着野花捏成小巧的糕团,非要塞给云珈蓝:
"娘娘带回去给王爷尝尝,咱们穷人的心意......
"
回府路上,惊蛰捧着满满一篮谢礼,突然噗嗤笑了:
"娘娘您看,这糕团摆的,像不像'北安'二字?
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