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7章 安全保障,万无一失(2 / 2)
\"b区脚手架是昨天新搭的,我最熟悉结构!\"夏澜已经绑好了安全绳,\"通知医疗组准备气垫,可能是骨折伤。\"
暴雨中,夏澜像只壁虎般攀附在摇晃的脚手架上。狂风卷着雨水抽打在脸上,她几乎睁不开眼。在第四层转角处,她发现了蜷缩在钢管间的年轻工人——是那个实习安全员。
\"腿...被卡住了...\"年轻人脸色惨白。
夏澜摸出液压剪,对准卡住他右脚的钢管连接件。就在她准备施力时,一阵狂风袭来,整个脚手架发出可怕的呻吟。\"抱紧我!\"她大喊一声,同时按下开关。钢管应声而断,两人借着风力向后荡去,正好落在消防队刚刚展开的气垫上。
医院走廊里,夏澜的工装还在滴水。医生走出急诊室,摘下口罩:\"右脚踝骨裂,已经固定好了。小伙子很幸运,要是再晚十分钟...\"
夏澜长舒一口气,靠在墙上。手机震动起来,是董事会发来的邮件,主题赫然写着\"关于今日停工造成的损失评估\"。她冷笑一声,直接回复:\"相比可能的人员伤亡赔偿,今天的预防性停工节省了至少三千万。\"
第二天清晨,暴雨过后的工地弥漫着泥土的清香。夏澜召集全体安全员在b区集合,身后是那排已经加固的脚手架。她什么也没说,只是举起液压剪,当众剪断了昨天救人的那截钢管。
\"从今天起,\"她的声音在晨风中格外清晰,\"所有脚手架验收增加抗风测试环节,标准提高30%。\"她将变形的钢管递给赵志刚,\"把这个挂在安全培训室门口。\"
重建工作进入第三个月,夏澜的安全管理已经严苛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每个进场工人必须通过VR安全测试;每台设备每天进行三次点检;甚至连食堂的煤气罐都装上了智能传感器。有人背后抱怨这是\"过度防护\",直到那场意外的发生。
那是一个普通的周四下午,夏澜正在审查新建博物馆的抗震数据。警报声突然响彻全工地——是最高级别的连续长鸣。她冲向窗边,看到东北角腾起一团诡异的黄绿色烟雾。
\"化工厂管线破裂!氯气泄漏!\"对讲机里传来赵志刚嘶哑的喊声,\"风向朝我们这边!\"
夏澜的大脑瞬间闪过无数数据——氯气比重、扩散速度、致命浓度...她的手指已经自动按下紧急预案启动键。全工地所有预设的防护门同时关闭,通风系统切换为内循环模式,储备间的防毒面具柜自动弹开。
\"所有人员立即进入避难舱!重复,立即进入避难舱!\"
三分钟后,当淡黄色的烟雾飘到工地边缘时,两千多名工人已经安全躲进分布在各个区域的三十个避难舱。夏澜站在中央控制室,看着监控屏幕上一个个亮起的绿灯,终于允许自己颤抖了一下。
危机解除后,安全委员会送来一份惊人的统计数据:从警报响起到全员避难完成,仅用时2分47秒,比国家标准快了近四倍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在周边三个商业区都出现人员中毒送医的情况下,重建区实现了零伤亡。
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,记者们争相提问:\"夏总,您是如何做到如此高效的安全响应?\"
夏澜望着镜头,眼前浮现出五年前那场事故遇难者的面孔:\"当你见过足够多的鲜血,就会明白安全没有'过度'这回事。\"
发布会结束后,夏澜独自走在重建区的环形步道上。夜风送来远处村民广场上的欢笑声——今天是传统节日,老人们正在教孩子们制作平安结。她停下脚步,望着灯火通明的工地,那里每个角落都安装着她亲自挑选的应急灯。
手机震动起来,是陈岩发来的消息:\"夏总,地质监测显示东南角有异常沉降,建议明早复查。\"
夏澜立刻回复:\"今晚就查。通知勘探队,我二十分钟后到。\"
月光下,夏澜戴好安全帽,走向那片可能存在隐患的土地。她知道,在这片寄托着无数人希望的重建区上,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异常,都可能是命运发出的警示。而她,绝不会让任何警告被忽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