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5章 环保理念,贯穿始终(2 / 2)
帐篷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。夏澜皱眉拉开帘子,看到一群举着标语牌的市民站在警戒线外,牌子上写着\"保护湿地拒绝污染重建\"等字样。
\"怎么回事?\"她低声问保安队长。
\"附近居民听说我们要改动地下管线,以为是要排放污水进湿地...\"保安队长擦着汗解释。
夏澜沉思片刻,突然大步走向人群。主管们惊呼着想要阻拦,却被她一个手势制止。
\"各位早上好,我是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夏澜。\"她在距离人群三米处站定,声音温和但足够响亮,\"感谢大家对湿地保护的关心。\"
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上前一步:\"夏总,我们不是来闹事的。只是这处湿地是我孙子从小看鸟的地方,听说施工会影响它...\"
夏澜微笑着点头:\"李教授,我记得您。三年前城市生态论坛上,您关于候鸟栖息地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。\"她转向其他居民,\"请大家放心,我们不仅不会破坏湿地,还要让它变得更好。\"
她从口袋里掏出折叠平板,展开后调出施工方案:\"请看,我们重新设计了管线,完全避开湿地核心区。而且...\"她滑动屏幕,\"我们会在湿地边缘建造一个生态教育中心,使用你们看到的那些环保材料。\"
人群中的议论声渐渐变小。夏澜趁机邀请几位居民代表参观已经完工的样板区。当大家触摸到那些温润的再生木材,踩在透水铺装地面上感受其弹性时,质疑的目光逐渐变成了好奇。
中午时分,夏澜独自站在湿地边缘的观测台上,望着水中游动的小鱼。手机震动起来,是董事会发来的邮件——不出所料,他们对增加预算表示\"严重关切\"。
\"夏总。\"陈岩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,\"环保局批准了我们的生态施工方案,但要求增加三项监测指标。\"
夏澜点点头,目光依然停留在水面上:\"陈岩,你学地质几年了?\"
\"六年...怎么了?\"
\"那你应该知道,我们脚下这片土地,需要多少年才能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?\"夏澜终于转过身,阳光在她身后形成一圈光晕。
陈岩推了推眼镜:\"至少...三千年?\"
\"三千年形成的系统,我们却常常为省下三天工期就去破坏它。\"夏澜的声音很轻,却字字清晰,\"这次重建,我要让每一块砖头都讲述一个环保的故事。\"
下午的施工协调会上,夏澜播放了一段特殊的视频。画面中,海藻水泥在海水中浸泡30天后依然坚固如初;再生钢材在零下40度的测试中表现出惊人韧性;而最令人惊叹的是,那些看似普通的墙体涂料,在实验室条件下竟然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颗粒。
\"这些不是概念产品,而是已经通过所有安全认证的成熟技术。\"夏澜关闭视频,环视会议室,\"我知道各位担心成本和工期,但请想想,当这些建筑投入使用后,它们每年将为业主节省多少能源开支?当媒体报道我们如何保护湿地时,将为我们赢得多少品牌价值?\"
会议室陷入沉默。财务总监欲言又止,最终只是叹了口气:\"董事会要求你明天亲自去解释。\"
\"我会的。\"夏澜合上笔记本,\"同时通知采购部,我要见见那家竹纤维保温材料供应商。\"
夜幕降临时,夏澜仍在办公室审阅图纸。窗外,工地的探照灯将夜空切成几何形状。她揉了揉酸痛的脖颈,目光落在桌角相框上——那是她与导师在某个绿色建筑颁奖礼上的合影。照片中的老人笑得慈祥,手中奖杯上刻着\"为了下一代\"的字样。
手机再次震动,这次是母亲发来的信息:\"澜澜,记得吃晚饭。你爸爸说新闻里看到你们工地的报道了,他很骄傲。\"
夏澜微笑着回复,突然想起什么,又追加了一条:\"妈,让爸把他那些老同学的联系方式给我,他们不是在做环保基金吗?\"
放下手机,夏澜走到窗前。远处湿地方向,隐约可见几点萤火虫的微光。她想起小时候父亲带她观察萤火虫的夜晚,那时他告诉她,每一盏小灯笼都是大自然赐予的奇迹。
\"这次,换我来守护这些奇迹了。\"夏澜轻声自语,转身回到桌前,继续在图纸上勾画那条绕过水脉的完美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