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章 营销创新,扩大市场(2 / 2)
\"山野小鹿\"团队到来的那天,全村严阵以待。夏澜特意安排他们体验了即将推出的\"乡村非遗\"项目:清晨采茶、上午学竹编、下午体验古法织布、傍晚参与打糍粑。
\"这个太棒了!山野小鹿\"举着Gopro,兴奋地记录\"竹编陈\"那双布满老茧却能灵巧翻飞的手,\"观众肯定没见过这种传统手艺!\"
当晚,夏澜安排他们在村后的高地上搭帐篷露营。星空下,\"山野小鹿\"直播了白天的体验片段,直播间人数瞬间突破10万。粉丝们疯狂刷屏询问地点和预约方式。
三天后,\"山野小鹿\"发布的《消失的手艺:我在深山学非遗》视频冲上平台热门,播放量突破300万。村子官方账号粉丝一夜之间从200涨到2万,预约电话被打爆。
\"夏经理!北京来的电话,说是文化部门的!\"小林激动地冲进办公室。
来电的是非遗保护中心的负责人,他们在视频中看到了\"竹编陈\"的手艺,想将村子列为\"传统工艺保护基地\",并提供专项补贴。
夏澜挂掉电话,立刻召集村民开会:\"好消息是,我们会获得政府支持;挑战是,接下来会有更多游客涌来,我们必须做好准备。\"
她迅速调整策略,将游客分为三类:亲子家庭、年轻情侣、文化体验者,为每类人群设计专属项目。
针对亲子家庭推出\"小小农夫\"体验套餐:孩子们可以认领一小块菜地,种下属于自己的蔬菜;给情侣设计\"星空帐篷\"和\"古村写真\"服务;为文化爱好者开设非遗工坊,邀请村中老人教授传统技艺。
\"这得增加多少成本啊?\"村委会主任老张担忧地问。
夏澜调出一份报表:\"客单价能提升45%,而且这些项目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,带动二次消费。\"
与此同时,她组建了专门的内容团队,每天在各个平台发布村民日常和游客体验视频。王翠花成了出镜最多的\"乡村代言人\",她质朴的笑容和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反而成了特色。
一个月后,效果开始显现。周末游客量突破300人,其中70%是25-35岁的年轻人。村口的停车场停满了自驾车,社交媒体上到处是游客自发创作的UGc内容:孩子们在菜地里浇水、情侣在星空帐篷前拥吻、年轻人跟着老人学竹编...
最让夏澜惊喜的是,一批高消费力的外国游客开始出现。他们在国际版抖音上看到了村子视频,专程来体验原生态中国文化。夏澜立刻培训了几名懂英语的村民担任双语向导,并开发了\"一日乡村生活家\"高端套餐。
\"夏经理,您看这个!\"小林兴奋地举着手机跑进来,\"我们村上电视了!\"
省电视台旅游频道以《新媒体如何唤醒沉睡的乡村》为题,报道了村子的转型案例。夏澜看着屏幕上熟悉的场景,想起三个月前那个为客源发愁的下午。
当晚,夏澜在办公室整理数据。微信指数显示村子热度一周暴涨800%,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000万。预约系统显示,周末已经排到三个月后,甚至有不少人询问冬季体验项目。
她走到窗前,看着灯火通明的村子。农家乐里坐满了欢声笑语的游客,广场上孩子们追逐玩耍,几位老人坐在榕树下给年轻人讲故事。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,如今成了无数人向往的\"诗和远方\"。
手机震动起来,是省旅游局的来电。夏澜深吸一口气,按下接听键。她知道,新的挑战又要开始了,但这一次,她胸有成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