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0章 设施升级,体验升级(2 / 2)
"王婶,不是要您全换新的。"夏澜早有准备,拿出手机展示照片,"您看,这些民宿保留了老房子的木梁和土墙,只是重新粉刷,配上现代设施,既古朴又舒适。"
她请来了市里的设计师,为每家民宿量身定制改造方案,最大程度保留乡村特色同时提升舒适度。夏澜还建立了卫生检查制度,定期抽查,达标的民宿将获得"推荐住宿"标志。
"有了这个标志,游客会更愿意选择你们家。"夏澜的话让村民们动力十足。
餐饮服务的升级则从两方面入手:硬件和软件。夏澜争取资金为每家餐馆改造厨房和卫生间,统一安装消毒柜、冰箱等设备。她还组织村民参加烹饪培训班,请来市里酒店的大厨教授现代烹饪技巧。
"我们的土菜味道是好,但摆盘和搭配可以更讲究。"夏澜在培训课上示范如何将普通的红烧肉装点得精致诱人。
老赵学得特别认真,课后还拉着夏澜讨论菜单改良。"夏书记,我想试试把咱村的野菜和城里人爱吃的牛排结合起来,您觉得咋样?"
"太棒了!"夏澜惊喜地说,"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创新思维。"
最让夏澜费心的是新建游客中心的项目。选址、设计、功能规划,她事无巨细地参与其中。有时为了一个标识牌的样式,她会查阅几十种设计方案。
"夏书记,您太较真了。"施工队的工头半开玩笑地说,"这只是一个乡村游客中心,不是五星级酒店。"
夏澜正色道:"正是因为是乡村游客中心,才更要用心。这是游客对村子的第一印象,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。"
最终建成的游客中心成了村子的新地标——古朴的青砖外观与现代化玻璃幕墙巧妙结合,内部设有咨询台、休息区、特产展示区和多媒体导览区。夏澜还特意设置了一个母婴室和残疾人卫生间,考虑到了各类游客的需求。
"这里应该放一些多语言的导览图。"夏澜指挥工作人员布置大厅,"我们已经有国际游客了。"
设施升级的效果立竿见影。新路通车后,村口再没出现过拥堵;改造后的民宿房价提高了30%,但入住率不降反升;餐馆的回头客明显增多,有的甚至开始接受网络预订。
游客中心的王主任拿着最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兴冲冲地找到夏澜:"夏书记,您看,满意度提升了20个百分点!特别是对住宿和餐饮的评价大幅提高。"
夏澜翻阅着报告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但很快又恢复了思考的表情:"还不够,我们还有提升空间。我注意到有游客反映夜间活动太少,WiFi信号不稳定..."
正当夏澜规划下一步改进措施时,一个意外的机会降临了。省旅游投资集团的代表主动联系她,表示对青山村的旅游发展模式很感兴趣,希望洽谈合作。
"夏书记,你们的设施升级做得很有前瞻性。"投资方代表陈总参观完村子后赞叹道,"特别是保留了乡村特色这一点,非常难得。"
夏澜不卑不亢地回应:"我们的原则是发展不能以牺牲乡村本色为代价。游客来这里,就是想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。"
"正是这种理念吸引了我们。"陈总点头,"我们愿意投资开发后山的温泉资源,与现有设施形成互补。"
谈判持续了整整三天,夏澜据理力争,最终达成了一份对村子极为有利的合作协议:投资方注资开发温泉,但必须雇佣本地村民,且建筑风格要与村子协调一致。
签约仪式上,老支书激动地握着夏澜的手:"小夏啊,你这一系列动作,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!"
夏澜望着远处青山如黛,新修的村道蜿蜒其间,游客中心前飘扬的彩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。"这只是开始,"她轻声说,"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。"
当晚,夏澜在日记本上写道:"设施升级不仅是硬件改造,更是服务理念的转变。当我们将心比心为游客考虑时,村子才能真正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..."
她合上日记本,窗外,村子的灯火在夜色中温暖而明亮,比一年前多了许多,也亮了许多。夏澜知道,那不仅是电灯的光芒,更是希望的光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