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6章 危机应对,经验丰富(1 / 2)
天气预报说这场雨会很大,但没人想到会这么大。
夏澜站在村委会的窗前,望着外面如注的暴雨,眉头紧锁。雨已经连续下了十八个小时,而且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。窗外的青山溪早已不见往日的清澈平静,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树枝和杂物奔腾而下,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。
"夏书记!不好了!"村主任老刘浑身湿透地冲进来,雨水顺着他的雨衣往下淌,在门口积成一滩水,"后山的道路被冲垮了,有十几名游客被困在农家乐里!"
夏澜的心猛地一沉。那家农家乐建在山腰上,三面环山,一旦发生山体滑坡...
她迅速拿起对讲机:"应急小组集合!立刻启动一级响应!"
对讲机里只有刺耳的电流声。夏澜拍了拍设备,又试了一次,依然没有回应。
"通讯断了。"老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"电线杆倒了好几根,手机也没信号。"
夏澜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三年前的防汛演练场景在脑海中闪过——当时她还觉得是小题大做,现在看来,那些准备可能真要派上用场了。
"老刘,敲锣!按三长两短的紧急信号!"她一边说一边套上雨衣,"让所有青壮年到村委会集合,老人孩子撤到祠堂高处。"
老刘愣了一下:"现在?雨这么大..."
"就是现在!快!"夏澜的声音不容置疑,"再晚就来不及了!"
老刘转身冲进雨中。夏澜迅速打开保险柜,取出应急预案手册和手电筒,然后冲向广播室。不出所料,电力已经中断,广播系统无法使用。
村委会外,铜锣的声音穿透雨幕,三长两短,循环往复。这是青山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紧急信号,平时几乎用不上,但每个村民都知道它的含义。
不到十分钟,村委会已经聚集了三十多名青壮年村民。夏澜站在桌子上,雨水顺着她的发梢滴落,但她的声音异常清晰:
"现在情况紧急,我简单分工:老刘带十个人去查看水库情况;李浩带五个会水的,跟我去救被困游客;张婶负责组织妇女准备干衣服和热水;王医生清点药品,准备救治伤员;其他人分成两组,一组加固河堤,一组疏散低洼处村民!"
村民们迅速行动起来,没有人质疑,没有人退缩。多年的相处让他们对夏澜有着绝对的信任——这个年轻的女支书虽然平时和和气气,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。
夏澜带着救援小队向山腰进发。雨越下越大,山路已经变成了湍急的小溪,每走一步都要与水流对抗。李浩找了根长木棍让大家拉着,防止被冲走。
"夏书记,前面桥断了!"队伍最前面的村民大喊。
夏澜挤到前面,心一下子凉了半截——通往农家乐的唯一一座小桥已经被洪水冲垮,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桥桩。对岸,隐约可见农家乐的灯光,和几个焦急挥手的人影。
"有人受伤吗?"夏澜双手拢在嘴边,朝对岸大喊。
风雨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回应:"有...老人...孩子...水...进屋里了..."
夏澜环顾四周,洪水还在上涨,绕路已经来不及了。她咬了咬牙:"找绳子来,我们拉一条索道过去!"
村民王屠户——平时和夏澜最不对付的一个——二话不说就往回跑:"我家有粗麻绳!"
十分钟后,王屠户扛着一大捆麻绳气喘吁吁地回来了。李浩将绳子一头系在岸边的大树上,另一头绑在自己腰上,准备涉水过河。
"太危险了!"夏澜拉住他,"水流这么急,万一..."
"我水性最好。"李浩笑了笑,"再说,我年轻,没家没口的,就算..."
"闭嘴!"夏澜罕见地发了火,"谁都不能有事!把绳子给我,我第一个过!"
两人争执间,王屠户已经默默地把绳子系在了自己腰上:"都别争了,我吨位大,洪水冲不走我。"
不等众人反应,他已经踏入水中。湍急的水流立刻将他冲得一个趔趄,岸上的人死死拉住绳子,看着他艰难地向对岸移动。有几次,洪水几乎没过他的头顶,但他顽强地稳住了身形。
二十分钟后,王屠户终于到达对岸。他将绳子固定在对面的大石头上,一条简易的"生命线"就此搭建完成。
"我先过!"夏澜不等其他人反应,已经抓住绳子踏入水中。
冰冷刺骨的洪水瞬间淹到她的胸口,强大的冲击力让她几乎无法呼吸。她死死抓住绳子,一步步向前挪动。一个浪头打来,她整个人被淹没,岸上响起一片惊呼。但几秒钟后,她又顽强地冒出头来,继续前进。
当夏澜终于跌跌撞撞地爬上对岸时,农家乐的老板冲过来扶住她:"夏书记!你怎么亲自来了!屋里还有十二个人,水已经漫到膝盖了..."
夏澜来不及喘口气:"老人孩子先转移!快!"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是夏澜生命中最漫长的两个小时。她和村民们用那条麻绳,一趟又一趟地将被困游客转移到安全地带。有的背,有的抱,最危险的时候,他们甚至用树枝和门板做了个简易的筏子。
当最后一名游客——一个吓得直哭的六岁小女孩——被安全送到岸边时,夏澜几乎虚脱。她的手指被绳子磨得血肉模糊,双腿因为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而失去知觉。
"夏书记,你休息会儿吧。"李浩心疼地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