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傻女逆袭:兵哥宠爆空间妻 > 第295章 合作深化,互利共赢

第295章 合作深化,互利共赢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"张婶,您的手法比老配方还精细!"小周由衷赞叹,"这种自然发酵的工艺,现代工厂根本模仿不来。"

张婶乐得合不拢嘴:"闺女,你这双眼睛毒啊!我这点小门道都被你看穿了。"

两人合作改良了包装和标签,还为张婶的霉豆腐设计了"张奶奶的故事"系列——每瓶豆腐附带一张小卡片,讲述张婶与霉豆腐的往事。价格从48元涨到88元,反而卖得更好了。

其他驻村专家也各有所获。李教授带着学生在后山发现了珍稀的野生茶树,与村民一起开发了"青山野茶"项目;刘老师指导返乡青年李浩将传统竹编与现代设计结合,创造出时尚又实用的家居用品;陈总监则帮助村里开通了直播账号,由村民自己当主播,展示真实的乡村生活...

三个月后,驻村工作结出硕果。在专家指导下,青山村推出了五个新项目:

"非遗工坊"集合了霉豆腐制作、古法榨油、手工造纸等传统技艺,游客可以全程参与;"智慧农场"让城里人通过手机APP远程认养菜地,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情况;"乡村创客空间"吸引了八名大学生驻村创业,开发文创产品;"生态研学基地"成为三所学校的定点实践场所;"青山生活实验室"则记录和传播现代乡村生活方式...

合作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项目上,更深刻改变了村民的思维方式。以前只会种地的村民,现在能侃侃而谈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;年轻人学会了用电脑设计产品包装;老人们也乐意分享自己的"老手艺",不再觉得它们"过时没用"。

最让夏澜欣慰的是村民与专家之间的关系变化。从最初的客客气气到现在的亲密无间,驻村专家成了村民口中的"自家人"。小周临走时,张婶抹着眼泪说:"闺女,以后这就是你的家,常回来看看!"

合作成果汇报会上,马教授感慨万千:"这次驻村实践颠覆了我们的很多理论预设。乡村振兴不是把城市的模式搬到农村,而是发掘乡村自身的价值。青山村的经验值得写入教材!"

县里的领导当场决定将"校村合作"模式在全县推广,并拨款支持青山村建设"乡村振兴学院"——一个集人才培养、项目孵化、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平台。

签约半年后,合作进入了良性循环。学院不断输送专业人才和创意项目到青山村,而青山村则提供实践平台和真实案例反馈。双方的资源充分流动,优势互补。

夏澜站在新建的"乡村振兴学院"工地上,看着忙碌的施工队伍,心中充满期待。这座两层小楼将设有教室、实验室、创客空间和展示中心,预计三个月后投入使用。

"夏书记!"李浩兴奋地跑来,"我们的竹编灯具被省美术馆看中了,要订购一批作为文创礼品!"

夏澜接过订单看了看,金额让她瞪大了眼睛:"五万八?这么多?"

"是啊!刘老师说这只是开始,以后还会有更多订单。"李浩脸上洋溢着自豪,"村里会编竹器的老人现在都成了'技术顾问',按件提成呢!"

正说着,夏澜的手机响了。是马教授打来的:"夏书记,好消息!国家乡村振兴局对我们的合作模式很感兴趣,下周要派调研组来考察!"

挂断电话,夏澜深吸一口气。她知道,青山村的故事正在被更多人看见,而这种深度合作、互利共赢的模式,或许能为更多乡村提供借鉴。

傍晚时分,夏澜照例在村里巡视。路过张婶家时,听到里面传来欢笑声。推门一看,原来是张婶正在教几个城里来的孩子做霉豆腐,小周研究生坐在一旁,用手机直播整个过程。直播间的人数显示已经超过两万,弹幕不停地刷着"想学想去想买"...

"夏书记,快来看!"张婶骄傲地指着屏幕,"咱们的'张奶奶霉豆腐'现在可是网红产品了!"

夏澜笑着点头,心里明白,这种"专家+村民传统+创新线下+线上"的合作模式,正是青山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。

离开张婶家,夏澜漫步在村中的石板路上。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路两旁是焕然一新的民宿和店铺,远处田野里游客们正在体验农事活动,欢声笑语随风飘来。

三年前,她带着一腔热血回到这个贫穷落后的山村时,从未想过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。青山村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,还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,与高校、企业、政府等各方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。

手机震动起来,是县里发来的通知:下周的考察活动需要准备详细汇报材料。夏澜加快脚步向村委会走去,她知道,这份材料不仅要讲述青山村的成绩,更要分享合作共赢的经验,让更多乡村受益。

夜色渐浓,村委会的灯亮了起来。夏澜坐在电脑前,开始撰写汇报提纲。窗外,青山村的星空格外明亮,仿佛在见证着一个普通山村如何通过深度合作,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