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 经验分享,助力同行(2 / 2)
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倡议——建立"乡村旅游互助联盟",让发展较好的村子结对帮扶起步晚的村子,共享资源、共担风险、共同发展。
这个提议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,激起阵阵涟漪。台下开始有人交头接耳,有人举手拍照,后排几位代表甚至站了起来。
"我的分享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"夏澜微微鞠躬。
掌声如雷,持续了整整一分钟。夏澜看到前排几位领导也在用力鼓掌,王局长还向她竖起了大拇指。
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异常热烈。
"夏书记,你们村的合作社股权结构是怎么设计的?"一位戴着眼镜的男代表抢到话筒。
"夏支书,传统手艺如何与现代旅游需求结合?"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干部问道。
"夏书记,能详细说说你们的'乡村导师'培训体系吗?"
夏澜一一作答,没有丝毫保留。她甚至当场承诺会把自己的工作笔记和模板分享给需要的村子。
论坛茶歇时,夏澜被团团围住。一位来自西部山区的老支书紧紧握住她的手:"闺女,你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!我们那儿风景好,就是没人会弄..."
"您加我微信,我把资料发给您。"夏澜掏出手机,"有机会我也可以去您那儿看看。"
"夏书记,我是《中国乡村振兴》杂志的记者,能约个专访吗?"
"夏支书,我们县想组织村干部去你们村学习,方便吗?"
夏澜应接不暇,但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她想起了三年前自己刚回村时的迷茫,想起了村民怀疑的目光,想起了那些熬夜做方案的夜晚...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有了回报。
论坛最后,主持人宣布了一个意外消息:经组委会一致推荐,青山村被评为"全国乡村旅游创新示范村",夏澜被聘为"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"成员。
回村的路上,夏澜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——微信好友申请、采访邀约、学习考察请求...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。
车子驶入青山村地界时,夕阳正洒在村口的牌坊上。夏澜惊讶地发现,村口聚集了一大群人——村民们自发地来迎接她了。
"夏书记回来啦!"孩子们蹦跳着喊道。
"丫头,听说你在城里露脸啦?"张婶挤到前面,手里还拿着没来得及放下的锅铲。
村主任老刘笑呵呵地走过来:"全村都看直播了!老王家的电视声音开得全村都听得见!"
夏澜突然觉得眼眶发热。她深吸一口气,大声说:"乡亲们,咱们青山村的经验要传遍全国啦!但是——"她故意拖长声调,"咱们自己可不能骄傲,还得继续加油干!"
"那是必须的!"村民们异口同声地回应。
夜幕降临,村委会的灯还亮着。夏澜在电脑前整理今天收集的联系方式和问题,准备一一回复。桌上放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鸡蛋面——不知是哪位村民悄悄送来的。
她点开邮箱,开始撰写《乡村旅游互助联盟倡议书》。窗外,青山村的星空格外明亮,仿佛在见证着一个普通村官如何用自己的方式,改变着更多乡村的命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