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傻女逆袭:兵哥宠爆空间妻 > 第260章 政策支持,助力发展

第260章 政策支持,助力发展(2 / 2)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

会议结束后,夏澜刚想喝口水,手机又响了。是县农业局的张局长。

\"夏澜啊,你上次申报的'稻鱼共生'示范基地项目,局里讨论通过了!\"张局长的声音透着兴奋,\"不仅批了三十万建设资金,还额外给了五万尾优质鱼苗指标!\"

夏澜激动得差点跳起来:\"太好了!张局长,我们一定把项目做好!\"

挂掉电话,夏澜立刻给村里的几个种粮大户发信息。这个\"稻鱼共生\"项目她盯了半年多,一旦落地,村民种稻子的同时还能养鱼,一亩地能多赚两三千。

下午,夏澜带着县里来的设计师挨家挨户看房子,量尺寸、拍照片、讨论改造方案。走到村东头时,她突然被一群妇女拦住了。

\"夏书记,听说您又给村里争取了好政策?\"领头的妇女主任杨大嫂嗓门洪亮,\"可不能光想着那些有房有地的,我们这些在家带娃的妇女也想做点事啊!\"

夏澜笑了:\"杨大嫂,我正要找您呢!\"她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,\"县妇联刚启动'巾帼创业'计划,专门扶持农村妇女发展手工业。我想在咱们村搞个竹编工坊,请非遗传承人来培训,产品由县里的电商平台包销。\"

妇女们一下子围了上来,七嘴八舌地问详情。夏澜耐心解释,这个项目不仅提供免费培训,还有每人两千元的创业启动金,做出来的产品还能参加县里的展销会。

\"这感情好!\"杨大嫂一拍大腿,\"我年轻时可是编筐的好手!夏书记,这事包在我身上,明天我就组织人报名!\"

就这样,夏澜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,在政策与村民之间架起桥梁。白天跑现场、开协调会,晚上研读文件、写申报材料,常常忙到深夜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三个月后,第一批三家民宿开业迎客,正赶上国庆假期,房间早早就被预订一空。老支书家一天就赚了八百多,乐得合不拢嘴。竹编工坊的第一批产品在县里展销会上被抢购一空,还接到了市里商场的订单。\"稻鱼共生\"示范基地的稻子长势喜人,鱼儿肥美,吸引了不少周边县市的农技人员来参观学习。

然而,夏澜并没有满足于此。一个雨天的傍晚,她把村两委班子召集到会议室,墙上挂着一张崭新的规划图。

\"各位,我有个新想法。\"夏澜指着图纸,\"咱们村虽然有了起色,但基础设施还是短板。特别是通往后山茶园和竹林的那段路,坑坑洼洼的,既影响生产,也不利于旅游发展。\"

村委会主任陈大山皱起眉头:\"修路是好事,可钱从哪来?村里现在虽然有点收入,但修路可不是小数目。\"

夏澜神秘地笑了笑,从文件夹里取出一份文件:\"省里刚出台'以工代赈'政策,专门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。如果我们组织村民投工投劳,材料费可以申请全额补助!\"

\"这...\"老支书摘下老花镜擦了擦,\"意思是咱们自己干,政府出材料钱?\"

\"对!\"夏澜点点头,\"不仅能解决交通问题,参与劳动的村民还能领取补贴,一举两得!\"

会议室里顿时热闹起来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路线走向、施工方案。夏澜趁机提出建立村级产业发展基金的想法,把村集体收入的一部分存起来,用于未来的项目开发和应急之需。

\"夏书记想得长远啊!\"老支书感叹道,\"咱们不能光顾眼前,得为子孙后代留点家底。\"

就这样,在夏澜的带领下,小山村像一辆加满油的小车,沿着政策的快车道稳步前行。村民们发现,这位城里来的女书记不仅懂政策,更懂他们的心。她总能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文件变成实实在在的好处,让每个人都能尝到发展的甜头。

转眼到了年底,县里召开乡村振兴总结表彰大会。夏澜代表村子领回了\"产业发展先进村\"的锦旗和二十万元奖金。站在领奖台上,她看着台下鼓掌的老支书和村民代表,心里暖暖的。

回村的路上,老支书突然问:\"夏书记,听说你的挂职期快到了?\"

夏澜望着车窗外熟悉的景色,轻声说:\"是啊,赵叔。不过我已经申请延长了,还有些事没做完呢。\"

老支书没说话,只是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,眼里闪着泪光。

车子驶入村口,夏澜惊讶地发现道路两旁站满了村民。看到车子回来,大家自发地鼓起掌来。杨大嫂带着妇女们送上了连夜赶制的巨型竹编画,上面栩栩如生地编织着村子的新貌,角落里还特意编了一朵小花——那是夏澜每次开会时胸前别着的栀子花。

夏澜接过礼物,眼泪再也止不住。她知道,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外来挂职的干部,而是这个山村大家庭的一员了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