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9章 幽云争锋,谁主沉浮(1)(2 / 2)
“戴宗,急速将奏折送往中书省,本府静候你的佳音!”
“是!”
戴宗接过奏折,踹进胸口,出了门,在脚上绑了四个甲马,作起神行法。
整个人就像是离弦之箭,半走半飞,速度比宝马还要迅速。
仅一天一夜,便抵达汴梁,亲自将奏折送在范仲淹手里。
范仲淹看完奏折,激动得双手都颤抖了起来,一刻都没有耽搁,连夜进宫来见皇上。
赵祯问道:“爱卿深夜求见,有何大事?”
范仲淹激动道:“陛下,喜讯,喜讯呐,前线大捷,辽国大败,包拯消灭辽兵二十六万余人,此乃包大人亲笔手书,陛下请看!”
什么?
歼敌二十六万?
这怎么可能?
作为君主的赵祯,也被这个数字惊呆了,瞪大了双眼。
接过奏折,迫不及待打开一看。
随着目光的浏览,赵祯的双手也难以抑制颤抖起来。
战报上写得明明白白,宋军大获全胜,耶律斜轸惨败,所率二十万兵马全军覆没,逃回任丘,萧太后亲自领兵增援幽云之地,深沟高垒,高挂免战牌。
包拯领兵仅仅一个月时间,便消灭辽国二十多万兵马,如此恐怖的战绩,是赵祯想都不敢想的。
大宋士兵的战斗力如此强大吗?
急得包拯攻打西夏,也足足用了三个多月。
而对付辽国,却只用一个月。
确切的说,是半个月。
因为有半个月是在出征的路上。
就算是古代名将,也没有这样的战绩啊!
这也太匪夷所思了。
在赵祯的眼里,辽国可不弱,尤其是骑兵,一直是大宋挥之不去的噩梦。
大宋在包拯推行变法后,国力固然强大了,将士的装备也精良起来,并且也组建了十万骑兵。
然而,在赵祯的预期里,大宋禁军的战斗力,不会比辽国高出多少。
更何况,这次辽国还请来三万妖兽大军。
说实话,赵祯对这次战争没有抱太大的希望,根本不指望大败辽国,只要包拯能守住河间不丢,就不错了。
谁承想,包拯不仅反败为胜,还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。
看着奏折,赵祯激动得久久都没回过神来。
“包卿真乃神人也!”
“就算是姜子牙再世,也不过如此了吧!”
“大宋有包拯,何惧蛮夷!”
赵祯嘴里赞赏不断,似乎再多的溢美之词,也难以描绘内心的激动,更无法与包拯的功绩相提并论。
他不知道的是,这次宋辽交兵,包拯并未发挥太多作用,甚至谈不上兵法。
因为,大宋完全就是一场毫无悬念的,碾压之战。
宋辽两国的军事实力悬殊,不是一星半点。
抛却妖族参战的突发因素,若单纯比拼兵力。
大宋即便仅派遣岳飞、狄青、徐达、常遇春、蓝玉中的任何一位将领出征,也足以击败耶律斜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