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7章 叛乱(1 / 2)
第937章叛乱
只要站的足够高,情报能力足够强,再拥有一些逻辑能力,那么推演预测,就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
至少如今关中的事情,对于李云来说,已经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些未来了。
假使朔方军想要固守关中,那么潼关不可能这么轻易打下来,要是他们守关中的意志坚定,甚至可能要打上个一两年时间。
这种情况下,潼关一破,也就意味着朔方军败亡。
另外一种情况,就是朔方军想着守潼关,但是意志又不太坚定,在这种情况下,取下潼关估计要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时间。
李云先前估计的,就是这种情况。
而现在,潼关几乎是被一日而下,那么朔方军现在的状态,就完全不需要推测了,因为非常明显。
他们想玩跑路。
这种情况,其实也不是如何奇怪,天下大势如同滚滚洪流一般往前演进,平卢军投降,河东军也不战而降,只剩下一个关中,哪怕硬撑下去,最多也就是支撑个两三年。
要是真打个两三年,双方打红了眼睛,积攒下血海深仇,到时候想要跑都很难跑得掉。
还不如趁着这个时候,逃回大本营去,等回了朔方,进可攻退可守,至少他们父子,依旧是一辈子富贵。
在这种情况下,往后的局势很好猜,苏晟跟陈大两路军,应该会很顺利的进入关中,甚至会很顺利的取下关中那座京城,而真正的大战,会落在关中北部。
杜谦深呼吸了一口气,他看了看李云,开口说道:“陛下,也很想出去走动走动了罢。”
“是。”
李云没有避讳,笑着说道:“我是草莽出身,本就不是坐窝的性子,最近两三年,我都没有怎么走动了,这一次,正好出去走一走,看一看。”
从李云亲定中原以后,他就再没有去主持过战事了,虽然后续的很多战事,都是他在遥控,但是毕竟没有怎么动弹过。
每天困于这些案牍之中,他也是想要活动活动的,只是先前需要架构朝廷,又是登基等等一系列的事情,还是把他困在了这里。
杜谦正色道:“旧周皇都,陛下应当去看一看。”
“这合情合理,谁也说不得什么,陛下可以带着仪仗,巡视关中。”
李云摸着下巴,认真思考了一番,摇头笑道:“我也没有那么大的架子,就带着几个近人,还有刚组建的羽林军一起出门就行了,正好也试一试,这支羽林军现在有没有成模样。”
说到这里,李皇帝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关中的战事,估计要持续三个月到半年时间,但是一切顺利的话,半个月一个月时间,陈大所部应该就会抵达关中京城,等陈大取下关中京城,我们便一起去一趟。”
李皇帝笑着说道:“受益兄你跟我一起去,至于其他大臣,就都留在洛阳罢,我们这一趟,估计年尾,也就回洛阳来了。”
杜谦低头应了声是,他抬头看了看李云,忽然想起来一件事,开口道:“陛下,刚才卓相说的那件事,其实陛下可以考虑考虑了。”
“哪一件事”
李云想了想,问道:“修陵的事情”
“是。”
杜谦低头道:“不止是修陛下的祖陵,还要寻万年吉地,开建陛下的皇陵…”
自古以来,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给自己修坟。
这并不是什么不吉利的事情,相反,几乎每一个皇帝,都很重视这件事情,而且会在这个上面,付出极大的精力,极多的心血。
有些皇帝,甚至会因为一些瑕疵,大动肝火,动辄杀人。
归根结底,皇宫只是临时住所,皇陵才是永远的家嘛。
李云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我们搬来洛阳的时候,李正就已经在青阳县动工修陵了,当时工部也有人在那里,让工部派人去,就在青阳县动工修祖陵罢。”
“至于我的皇陵。”
李云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,自嘲一笑:“我三五年内,还死不了,不必这么着急,缓一缓罢。”
杜谦闻言,也没有再多劝什么,只是低头应了声是,又说道:“陛下出身青阳县,青阳县就应该往上抬一抬,臣建议,改宣州为青阳府。”
他低头道:“或可以,将附近的几个州,也并入青阳府。”
李云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升青阳府可以,再并几个州进去就算了,宣州已经不小了。”
说着,李皇帝正色道:“要叮嘱工部,修祖陵是修祖陵,不可太劳民伤财,要是我听说,因为给我修祖陵死了人。”
“我不饶他们。”
杜谦连忙低头道:“陛下仁德,臣等自然是知道的,陛下放心,臣一定好生交代下去。”
李云“嗯”了一声,开口道:“自然是给我自家修坟,我从内帑里,出五十万贯钱,填补进去,其余从国库里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