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我们牺牲的,会是自己 > 第522章 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

第522章 棋逢对手,将遇良才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“正如我之前所说,我哥就是七十六号的人,而且是骨干,所以我能了解到很多一般人了解不到的内情!”

说这话的时候,董世仁忍不住又是那一脸得意,倒像是这个“七十六号的骨干”不是董槐林,而是他董世仁自己一般。

“可是啊,到目前为止,我还真没见到有哪个抗日分子被他们这么重视过!

更别说,如此这般像下战书一样,简直有点匪夷所思!

所以我不禁在想,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抗日分子呢?难不成他还能使三头六臂?

既然陈老师愿意给我解惑,我就想听听你对这人怎么看呢?你觉得他是不是值得七十六号如此重视呢?”

说到这里,董世仁已经有点“图穷匕见”了,其实这也算他的绞尽脑汁,已经足够“不怀好意”,而更复杂的设计,就实在是太为难他了,就算给他两天时间,他也想不出来的。

不过,眼下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“问题”,因为看上去很直白,而实际上又带着倾向性,在董世仁看来,无论陈敬文怎么回答,他都有后手来对其进行一番挖苦,他现在根本就是利于不败之地!

可惜,他那一脸的得瑟还有藏不住的笑意,已经把他的小心思暴露无遗。

一旁的古月暗自摇头,虽然他其实也莫名好奇,那就是不知道为何董世仁对陈敬文好像也有一种奇怪的敌意,而这个敌意到底源自哪里,古月很难想象。

当然,他也懒得去在意,反正和他自己没什么关系,就好像董世仁对他自己的“恨意”一模一样,全当董世仁这人“有病”好了。

而眼下,这么拙劣的设计,实在是让他不敢恭维。

不过,他还蛮好奇这位陈敬文陈老师到底会怎么回答,虽然它能够想象这人一肚子博古通今,想要应对自如一点也不难,可是,他很想知道陈敬文到底“愿不愿意”好好思考一下,而不是直接顺着七十六号这个方向去拍马屁。

其实陈敬文此时十分无语,因为他一开始就想到了董世仁这家伙又憋着坏,可他没想过自己不得不为了应付这样的“小儿科”而耽误时间,实在是有点烦躁,却又不能表露出来。

“这老师当的真累啊……”

这种心声,陈敬文也不是第一次暗自叹息了,不过他很清楚一点,那就是自己没法逃离这个身份,因为他十分需要这个身份的掩护。

更何况,这项工作时间自由还不用加班,对“藏锋”而言,实在是相当友好。

唯一美中不足,也只剩下每天要应付各种各样的女学生以外,还要时不时和董世仁这样奇怪的家伙“勾心斗角”。

当然,最让陈敬文觉得麻烦的还是会在“万象乾坤”夜总会里遇到古月。

如果这家伙不会出现在那,又或者万双全不是他的小弟,“藏锋”在“万象乾坤”里和庞耀的碰面自然会更加舒坦和方便。

“正如董同学你所言,你哥哥是七十六号的一员,你知道比普通人多得多的内情。

而我,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,又拿什么去对此做出评价呢?又凭什么能比你这个知道更多内情的人,说的更通透更准确呢?”

保持着微笑和风度,陈敬文这番话张口就来,根本就不需要思考,而且直接顺着“董世仁的意思”,不给他继续挑毛病的机会,很明显,陈敬文就是看着董世仁挖的坑,然后一笑而过。

可是,董世仁不太愿意就这么算了,因为他可是绞尽脑汁!

偏偏,陈敬文没有给他一脸“胀气”准备继续强行“坚持要一个说法”的机会。

陈敬文直接继续了自己的表演。

“但是啊,既然董同学你这么在意这个问题,而我又是你的老师,被自己学生问到任何问题,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,也不违背一个老师的职业操守,我们都应该好好耐心回答,对吧?

就算那问题本身和课业无关,却也是代表着学生的一种信任,不是么?”

古月忍不住又在心里暗自好笑,这个董世仁会对陈敬文有一丝一毫的“信任”么?

偏偏,陈敬文可以把这样的话语张口就来,不得不让人佩服,他是真的很有“涵养”,又很擅长舌灿莲花。

而董世仁刚刚打算“歇斯底里”,蛮横也好,强硬也罢,反正他要陈敬文说什么也得给一个答案才行!

不曾想,刚刚憋了一口气不吐不快,却又被陈敬文自说自话地堵了回去,毕竟,他这话的意思并不是想要拒绝,董世仁自己也不好在这时候“嘶吼”了。

“那么,我作为老师,为学生解惑既然是则无庞蒂,那就索性好好讲一讲这个事吧。

其实,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。

一个是纵观咱们的历史,那些明明对立却惺惺相惜的例子其实数不胜数。

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,就好比当年的孙膑庞涓,二人之间的你来我往也算荡气回肠。

试想,如果庞涓没有那样的有勇有谋,他能够让魏国一时强横雄踞天下么?

而孙膑如果没有腹中韬略忍辱奇谋,他早就死在了庞涓的迫害之下,也没有最后的反败为胜终于大仇得报了。

所以,‘棋逢对手将遇良才’对于古时行军打仗的将军们而言,是挑战也是机遇,因为时势造英雄,英雄造时势!

而现在,想来这位七十六号的某个头领人物,也发现了他的‘孙膑’,于是才有了这样的‘战书’。

对于这样的对决,鹿死谁手无人可知,我们这些旁观者都算不上的路人,或许只能在最后的报纸上见到分晓了,又或者,其实未必会登载……”

这一段引经据典,算是陈敬文最习惯的方式,因为他上课时就没少这样。

古月对他也是十分佩服的,因为他的的确确把读过的书都活学活用了,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。

而他的腹中,没准真的能藏下百万兵……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