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9章 大战前夕(1 / 2)
柳守正这次奉旨到宁远劳军,估计还兼带视察任务,所以逗留了十天才动身回京复旨,期间不仅参观了宁远城和觉华岛,还走访了各处村寨,对宁远的军事、经济、法治、民生都作了全面的了解。
天空飘着蒙蒙细雨,贾环一直把柳毅送到了城西的十里长亭外,这才挥手作别道:“祝大师兄归程一切顺利。环守边有责,今秋恐怕无法回京参加大师兄和二姐姐的婚宴了,惟有在此遥祝大师兄和二姐姐新婚燕尔,百年好合,早生贵子。”
柳守正俊脸微热,他和贾迎春的婚期定在今年的八月十六,花好月圆之时,还剩四个月左右,微笑道:“多谢子明。”
贾环又取出一沓用牛皮纸封着的书信道:“我这里有几封家书,劳烦大师兄一并带回,请务必交到大管家林之孝手中。”
“举手之劳!”柳毅接过贾环的家书,交由长随收起来,又略犹豫一下道:“还有一件事,我觉得还是应该先跟子明你交个底的。”
贾环剑眉轻扬,问道:“什么事?可别告诉我你娶二姐姐是出于对齐婉若姑娘的歉疚,若是如此,这门婚事还是趁早作罢吧!”
柳毅脸色涨红,摇头道:“子明误会了,我承认还忘不了婉若,也许这辈子也忘不了,但绝对无意将令姐作为婉若的替代品,成亲之后自当爱之敬之,断不令其受半点委屈。”
柳毅性情温润墩厚,贾环对其人品还是相当信任的,否则也不会促成这门婚事,所以点头笑道:“那还差不多,只是大师兄刚才所讲的交底,所言何事?”
柳毅道:“老山长可能要退了,最迟年底之前。”
老山长叶高现任内阁首辅,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,当初本不愿复出的,但乾盛帝平叛后正需要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镇场子,再三要求下,叶高才无奈出山,所以他这个内阁首辅注定是做不长久的。
不过,叶高上任不到一年就要隐退,这也快得出乎贾环所料,皱眉问道:“老山长何故请辞?”
柳毅道:“老山长已耄耋之年,精力不济,力不从心,早已有退意,再加上近日朝中发生一件事,更是令他老人家去意弥坚。”
贾环心中一动,忙问:“何事?”
“立储!”柳毅吐出两个字,又沉声道:“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,储君乃国之本也,如今太子之位已经空悬大半年,朝臣纷纷上书请立岷王为太子,但是皇上均留中不发,似乎无意册立太子。
老山长受百官所托,在御前当面请立太子,皇上也随口搪塞过去了,还似有责备之意。老山长本已有去意,便趁机以年老昏聩为借口请辞,不过皇上并未允准。”
贾环不由皱起了剑眉,乾盛帝当初拉叶高出来担任内阁首辅,不过是为了暂时撑场面罢了,如今国内政局已经稳定下来,叶高自然变得可有可无,估计再上书请辞几次,乾盛帝就准了,这种“三辞三让”的虚伪把戏,自古由来如此!
只是乾盛帝为何不愿立太子?是因为前太子徐文宏的背叛让他心生芥蒂,抑或瞧不上性子懦弱的岷王徐文厚?
如果是前者,乾盛帝恐怕短时间内不会再册立太子了,毕竟他在四十出头,春秋鼎盛。如果是后者的话,除了小胖子徐文厚,乾盛帝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?庆王被女真人俘虏了,生死未仆,而贾元春所生的十二皇子还不足两岁。
正所谓: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。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,也是写在《大晋律》里的祖制,如今七皇子徐文厚就是现存的皇长子,除非庆王活着回朝,否则徐文厚就是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,至于年幼的十二皇子,还轮不到他上位。
“老山长若退了,估计首辅一职将由赵明诚接任,子明宜早作准备。”柳毅低声提醒道。
贾环微微点了点头,赵明诚是东林党首,当初拉拢自己加入东林书院,但被自己拒绝了,所以此人若当上了首辅,对自己来讲并非好事。
当然,贾环并非担心对方给自己穿小鞋,但没了老山长在朝中坐镇,以后自己要钱要粮,肯定没有现在这般顺利了。
“送君千里,终须一别,子明且回吧。保重!”柳毅抱拳一礼,策马西去。
贾环目送着柳毅一行消失在蒙蒙春雨中,这才拨转马头返回宁远城。
…………
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斗转星移,寒暑交替。一转眼便至乾盛十年的八月,贾环已担任宁远兵备道一职将近两年了。
话说去年四月,张溥出使察哈尔,成功说报了林丹汗归附称臣,一来固然是张溥口才了得,二来却是因为大晋皇帝的赏赐十分封厚,厚往而薄来,林丹汗只需每年象征性地进贡几十匹马,就可获得百十倍金银财货的赏赐,试问有这种好事,谁会拒绝?
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努尔哈赤太猛了,女真崛起的势头锐不可挡,林丹汗自然也害怕努尔哈赤攻打自己,希望借助大晋的力量来制衡努尔哈赤,于是两家便一拍即合了。